夏至以後, 酷暑的腳步近了, 飲食自然不能不重視。 盛夏之際, 除了講究飲食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外, 還要注意什麼?營養專家提醒:盛夏飲食, 要念好“均、堿、水”這三字訣。
均:營養攝入要均衡
夏天炎熱, 人體出汗多, 水分和礦物質流失大, 同時人體活動增加, 對能量的需求也較多。 因此, 應注意膳食營養攝入的均衡。
要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均衡。 對大多數人而言, 只要不偏食、不挑食, 注意好飲食中葷素、粗精的搭配, 使營養物質得到全面均衡的攝入, 一般就能避免營養失衡。 特別是可以多吃瓜果類應季蔬菜,
要注意進出的均衡。 夏季飲食還要注重進出平衡, 身體消耗多少熱量, 就需要補充多少熱量。 夏季人體活動多, 生理機能旺盛, 消耗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也相應增多, 這就需要瞭解自己缺乏哪些成分, 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補充。
堿:多進食鹼性食物
人體正常狀態下, 機體的pH值應維持在7.3~7.4之間, 略呈鹼性。 夏天人體新陳代謝旺盛, 體內產生的酸性廢物較多, 較容易會形成酸性體質, 從而引發病患。 所以, 夏季特別需要注意多進食鹼性食物, 以保證人體正常的弱鹼性。
鹼性食物包括新鮮蔬菜、水果及鮮榨汁, 它們除了增高體內鹼性, 還供給各種營養素,
水:補水要及時正確
夏季氣溫高, 人體汗液分泌旺盛, 水分流失比較大, 因此必須及時補充水分。 但是, 補充水分光及時還不夠, 還需注意“正確”二字。
符合衛生標準的礦泉水是夏季補水的理想來源, 除了補充組織細胞喪失的水分外, 還能夠給人體補充一些隨汗液排出而流失的無機鹽、礦物質, 可謂一舉兩得。
補水的量也要正確。 通常說的“每天要喝8大杯”其實不科學, 因為每個人失水量不同, 需要補充的量自然各異。 基本的標準是讓自己不口渴、眼瞼豐潤有光澤。 如果過量飲水, 一來加重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