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肺=養皮膚 中醫教你養肺防病六大方法

每當我們感冒發燒去醫院看病時, 醫生總要問一句“咳嗽嗎”。 發燒與咳嗽像約好了一樣同時出現, 就表明了肺和皮毛是一對親密搭檔, 這在中醫上叫做“肺主皮毛”。

為什麼肺主皮毛呢?

我們知道, 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是人體中的兩條經脈。 太陰是陰氣的一種狀態, 陰氣從小到老要經歷3個階段, 即少陰、太陰、厥陰。 如果拿人來比喻, 太陰就像家庭主婦, 家庭主婦的責任是把飯菜做好供全家人食用, 太陰的作用就是把氣血或水穀精微散發到全身。 脾能夠把精微供應到肌肉, 脾氣健旺的人多肌肉豐滿;肺的位置比脾要高,

也可以說比較表淺, 所以它供應的部位也表淺, 可以供應到皮毛, 肺氣充足的人, 皮膚潤澤光滑。

既然肺主皮毛, 兩者在患病時經常“不約而同”, 互相牽扯。 體表的皮毛受寒邪侵襲, 就會影響肺氣宣發肅降, 導致咳嗽、咯痰;同樣, 肺氣虧虛也會導致皮毛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 表現為自汗、害怕風寒、易患感冒等。 有些女性朋友臉色蒼白, 或萎黃憔悴沒有光澤, 或色素沉著、早生皺紋等, 就是由肺氣虛、津血不能滋潤充養肌膚導致的。 如果人的肺氣足, 皮膚就滋潤光滑、有彈性。

那麼, 怎樣才能補肺呢?

潤肺——重食療

蓮子、芡實、魚鰾、蜂蜜等有滋陰潤肺作用, 冰糖銀耳湯、黃精秋梨湯、雪梨膏、百合蓮子湯、山藥蓮子湯、芡實山藥羹等也有養陰潤肺作用,

不妨常食。

清肺——深呼吸

適度的深呼吸動作有助於清肺。 介紹兩種比較簡單有效的呼吸法, 不妨一試, 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 儘量擴張胸部, 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 這種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縮唇呼吸法:快速吸滿一口氣, 呼氣時像吹口哨一樣慢慢“吹”出, 目的是讓空氣在肺裡停留的時間長一些, 讓肺部氣體交換更充分, 支氣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練一組, 每組次數可量力而行。

宣肺——笑一笑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 對呼吸系統來說, 大笑能使肺擴張, 人在笑的同時, 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 清理呼吸道, 使呼吸通暢。 人在開懷大笑時, 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

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 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護肺——按摩操

按迎香穴,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 有熱感後, 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 然後, 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 每天早晚各做一至兩組。 叩肺俞穴, 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 兩膝自然分開, 雙手放在大腿上, 頭正目閉, 全身放鬆, 意守丹田。 吸氣於胸中, 兩手握成空心拳, 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後第三胸椎棘突下, 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 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 持續約10分鐘。 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 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淨肺——常咳嗽

隨著工業污染和城市汽車排放量的增加, 大氣污染也隨之加大。 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後,

輕者可引起支氣管、肺泡的炎症, 重者可引起中毒, 甚至癌變。 因此, 秋日應注意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每日早晚應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 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 減少肺部損害。

健肺——去登山

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 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 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 此外, 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 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作用。 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