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0多名專家撰寫《災區心理調查報告》

“心理干預工作絕對不能走馬觀花, 不是談一談話、做一做遊戲就能解決了的。 ” ——孫學禮(華西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在這樣一場大的災難過後, 要讓受傷的心調整過來, 無疑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這一台工程浩大的“心靈手術”也許要花幾年, 也許要花幾十年。 ”華西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孫學禮這樣說。 地震這一年來, 眼袋和黑眼圈始終掛在孫學禮的臉上。 從震後第三天, 他就帶頭開始了災後心理危機干預醫療工作。

今年, 他帶著100多名精神科專家耗時一個月, 撰寫了首份《災區心理調查報告》。 從青川到北川再到都江堰,

僅這三個典型災區就有20萬顆受傷的心靈。

其間, 他參與了對都江堰中學生的集體心理干預。 “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心中更多的是感性的浪漫的東西, 拿著一把手術刀的醫生是無法洞悉的。 ”這一次, 孫學禮沒有用常規的心理干預方法。 他先組織了一次集體緬懷活動, 讓每位學生給離去的朋友寫一張心願卡, 貼在牆上或繩子上。 無聲的交流之後, 他又組織了一次集體悼念活動, 在音樂聲中, 讓學生們的情緒釋放。 在整個心理干預過程中, 他對地震當時的經歷隻字不提, 不少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對他們進行治療……

“心理干預工作絕對不能走馬觀花, 不是談一談話、做一做遊戲就能解決了的。 ”孫學禮說。

前期急性的干預工作需要幾個月, 重點心理干預工作要幾年, 而真正長期隨訪下去, 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孫學禮說,不同人群的心理創傷程度不同, 干預措施也就不同。 具體的實施方法是根據干預物件的年齡段、經歷、文化背景等特點設計的。 交談、問卷、行為觀察……在進行心理干預之前, 對不同群體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然後決定採取何種干預方式“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