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藥物吸收和排泄速度不同,為使藥物達到應有療效,必須準時給藥。
從生理角度來看, 人體各功能細胞在不同時間都會有不同的活躍度。 要用好用准藥物, 還要把握好它們跟時間賽跑的速度。
降血壓藥如同樣劑量的硫酸胍乙啶, 在上午服用療效最好, 但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副反應也最為明顯, 而在下午和晚上應用, 卻又不足以降低血壓。 故上午服務應減少用量, 下午及晚上則需增加, 以取得預期效果。
據報導, 抗癌藥如鹽酸阿糖胞苷治療急性白血病時, 上午8時與11時需給最大劑量, 晚上8時與11時則給最低劑量,
另有人發現, 癌的細胞在上午10時生長最為旺盛。 而在晚間10?11時生長較為緩慢。 故以上午10時給藥最佳, 其生存期可延長3倍左右。
抗炎鎮痛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以上午8時給藥作用最強, 而晚上8時服用效果很差。 若在下午2時服用, 藥效居於以上兩者之間。
另外, 對青黴素苄青黴素過敏的人, 皮膚試驗的反應也有晝夜節律性變化。 一般中午反應較輕, 午夜反應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