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復鍛煉, 骨折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 骨折的治療恢復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所以骨折後的康復鍛煉對於身體恢復有著很大的幫助, 但是康復鍛煉並不是通用的, 由於骨折病人的個體差異, 恢復情況不同、恢復時間不同都可能使骨折的康復訓練各不相同, 今天大家介紹根據骨折癒合時間, 來看骨折的康復鍛煉各有哪些?
骨折後1~2周
此時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 容易再移位。 因比, 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迴圈, 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 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
骨折後2~5周
這個時間段是非常重要的, 骨折的康復訓練也應該有所改變。 這個時期是骨折的臨床癒合, 此期除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 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 逐漸恢復骨折近端、遠端未固定的關節的活動, 並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 以防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 在病情允許時, 應儘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 此外, 可配合理療以達到消腫、化瘀並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
骨折後5~6周
骨折有足夠的骨痂形成, 可進一步擴大活動的範圍和力量, 由一個關節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 防止肌肉萎縮, 避免關節僵硬。 累及關節面的骨折, 常遺留較顯著的關節功能障礙, 因此, 最好于固定2周左右就開始關節面不負重的主動運動, 運動後再予以固定。 這樣, 通過關節軟骨面間的互相擠壓和磨擦, 可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 並使其有較好的塑形, 同時, 可以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骨折6周以後
已達到臨床癒合或已經去除外固定, 此時骨性骨痂已形成, X線檢查已顯影, 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 但大多存在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等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