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主婦回家以後怎樣

“夢是好的;否則, 錢是要緊的。 ”魯迅在1923年的《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說。

當錢對許多家庭來說似乎不再是棘手問題, 新一波“女性回家潮”到來了。 而我們想瞭解的是, 那些當起了全職主婦的女人, 她們生活得到底怎樣。

主動 選擇還是被動接受?

在記者採訪的一些回歸家庭的前職業女性中, 做出回歸這樣的選擇可以大致劃分為主動回歸與被動回歸兩類。 我們之所以首先劃分回歸的方式, 是因為從她們所談及的一些事情中能夠感覺到心態的差別, 畢竟, 自己選擇和被迫接受是兩碼事。

羅青女士的回歸其實就屬於被動型的回歸。

她曾經是某房地產企業中行政人事一把抓的骨幹人物, 公司高層幾位股東對她都非常信任, 重要的事情交由她經手辦理, 絕對可以放心。 正因為如此, 她在公司裡一做就是五六年, 如果不是到了後期股東之間意見起了分歧, 她每天疲于應付這些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 她也不會選擇離開。 後來, 她下決心自己創業, 離開了這家房產公司, 與幾位朋友自己搞起公司來。

羅青一直是“丁克”一族, 結婚將近十年時間, 關於什麼時候生孩子、到底要不要生孩子的問題她與老公之間進行過多次磋商。 羅青的老公屬於那種“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的人, 就是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做什麼事, 這是一個標杆,

他顯然不是標新立異、追求另類生活的人士, 所以“丁克”的想法實際上只是羅青的想法, 他倆一直沒在這件事上達成共識。

作為羅青的老公, 看著自己的同齡人一個接一個地生養, 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為此在數度溝通未果的情況下, 羅青的老公給羅青下了最後通牒:要麼生小孩, 要麼離婚。

羅青當時與朋友的合作也出了些問題, 當老公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後, 她所面臨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仍然堅持“丁克”下去, 這個婚肯定是離定了, 這麼多年的相處她當然知道他的個性。 但是離婚所牽扯的因素太多了, 經濟條件首先是最大的問題, 房子、車, 雖然可以分割, 但是生活品質肯定會有所下降。 權衡利弊之下,

她選擇了回歸家庭。

但是給記者的感覺, 羅青表面上是自己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 事實上她還是屬於被動接受這種安排的角色。 不過, 一旦決定接受了, 她也就不再糾結於此, 開始盡一個主婦的責任。

淩女士辭職前任職某教育機構的市場總監, 懷孕後就離職了, 回到家裡帶孩子。 她告訴記者在職場上的時候, 她的工作能力是上級和公司都很認可的, 而當時她那個職位、她的上升空間、發展前途都很被看好。 在這樣的環境下, 淩女士選擇辭職回家, 用她自己的話說, 是“綜合考慮了自己對工作、對家庭的想法之後, 發現自己更傾向於將家庭放在首位”。 ${FDPageBreak}

當然, 話雖如此說, 但給記者的感覺是淩女士多少有一些矛盾, 一是在自己做得挺好的階段放下工作轉向家庭,

心理上有點放不開;二是她認為女人在社會上其實面臨的變數是很大的, 不管兩個人在一起多麼和諧、多麼幸福, 離婚的幾率在每個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而這種存在往往是自己不可控的存在, 可能問題不在你, 也不在你的另一半, 而來自協力廠商, 這都不好說。 所以淩女士表示雖然自己看重家庭, 做出這個在她自己看來是對家庭負責的選擇, 但是她更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女人, 即便是回歸了家庭, 也不會事事依靠老公。

財政有保障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女性離開職場必然影響到家庭的總收入, 只是這種影響會不會被關注、會不會影響實際的生活品質, 每個回歸家庭的女性所面臨的情況不一樣。

原本兩個人都有固定收入的一個家庭, 女方辭職回家, 沒有了固定收入, 而要保證生活水準不下降, 節流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開源的壓力自然全部轉嫁到男方身上。 倘若在經濟問題上沒有一點擔憂, 肯定是不現實的。 再有錢的人也會考慮經濟問題, 何況只是中產階層。

經濟問題是一個家庭杠杆平衡的基礎, 尤其是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們, 生活成本的高昂毋庸置疑。 購房, 房價一漲再漲;養車, 油錢不斷加價;日常生活消費也不能太委屈自己, 然而跟我們息息相關的CPI也在挑戰人們的荷包是否充盈。 加上現在尚在健全和完善中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也讓人不得不想得長遠一些、多慮一些。

這些問題,在羅青的腦海中出現的次數尤為頻繁。羅青的丈夫是外企中高層管理人員,理論上,年收入是不錯的。但是這一兩年的金融海嘯,他們企業也首當其衝被波及。如果還想保留工作職位,那麼減薪20%是一個前提。當然以前的福利津貼如車補之類也隨之取消了,“天寒地凍,共渡難關吧。”公司這麼表示。

要是按照正常的生活軌跡,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還不至於被這減薪20%所影響,問題是人生並不按常理出牌,總會給你找點事。這事還挺大,孩子半歲的時候,羅青的丈夫突發心肌梗塞,在鬼門關那裡兜了一個來回。

羅青在跟記者說起這事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她的心情仍然處於一種憋悶的狀態之下。本來她覺得把孩子帶好、養好,一家人平安地生活就好了。雖然現在養一個小孩的費用也不菲,但是至少對於他們的家庭收入來說還不算壓力特別大。羅青說她一直是對金錢不特別敏感的那種人,她和老公雙方的家庭條件都還可以,負擔也不算重。羅青回家後的收入來源基本依靠炒股,不過股市這兩年來的走向屬於“寶馬進去,單車出來;老闆進去,打工仔出來……”羅青有限的資金被套在裡股市裡,雖然不深,顯然也不能動。要是沒有老公突發心臟病這事,羅青是不會過多考慮經濟問題的。

她說,她獨自挨過老公生病那段時間之後,想了很多。一方面考慮自己是不是要想辦法賺錢,一方面也試想經濟條件能否允許再買多一套房產做投資。但是兩種想法都被現實打壓下去了,她現在仍然在家帶小孩,作息時間都是跟著孩子走的,能關注的還是只有股市。而房價,她說現在動輒一套房子一兩百萬元,單是首付對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都不是一筆小數。所以多買一套的想法只能是一個想法,她又想能不能把自己住的那套賣了,在娘家附近再買套大點的,生完孩子到現在她一直住在娘家。一為父母年紀大了住近一點方便照顧,二也為投資保值。想法都挺好,結果一看房子那價格,還是夠不著。

這個問題現在依然讓羅青憂慮著,畢竟家庭的全部收入來源都在老公那份工資上,一旦這個家庭靠山有點什麼冬瓜豆腐的,羅青要怎麼面對自己無收入來源還要養一個孩子這樣現實的問題呢?${FDPageBreak}

財權在握否?

財政問題還牽涉到家庭收入如何重新分配的問題。魯迅先生就說:“要求經濟權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許比要求高尚的參政權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類更煩難。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相對來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僅靠他人供給保證一定的生活品質,是會在心理上變得敏感甚至扭曲的。重回家庭角色的女性,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考量的成分也非常多。有些事情可能未必會成為現實,但不能保證其就沒有成為現實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地平衡,會對家庭生活乃至主婦自身產生巨大的影響。

記者在採訪中遇到這樣一個例子,W女士,奉子成婚型的婚姻架構,夫妻雙方其實在女方發現自己懷孕之前已經分手,後發現懷孕,雙方頗有點“被逼回頭”的意味。婚後,女方便沒有工作,既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家庭財政的支配權,丈夫並不按期提供家用開支,通常是女方提出需要,男方才會支付。而女方在花錢上的需要,多數情況下是在孩子的養育費用方面,自身的日常消費已經壓縮得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她的經濟狀況一度陷於窘迫,連跟朋友外出吃飯,“AA制”的幾十元、一百元錢偶爾都會覺得尷尬拿不出來。

而一個人,倘若長時間地處於一種近於“寄人籬下”的狀態,精神世界的扭曲是顯見的。尤其是面對經濟這樣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她的心靈會變得異常脆弱,會在本來很正常的與人交往過程中被傷害。W女士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時期她與丈夫的關係一度緊張,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問題,還涉及到他們之間的情感問題。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她的拮据讓她產生了難以名狀的自卑感,不敢答應朋友的邀約外出吃飯,因為擔心自己的錢不夠買單,即便她很想跟朋友們聚會,哪怕不跟朋友傾訴自己生活的不順心,也還可以跟朋友聊聊天敘敘舊;不敢消費任何自己心水的衣裳、鞋、手袋,因為根本無力支付,可是當初,她購買幾千元一隻的手袋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然後,一旦朋友請客吃飯,她勢必要將自己那份錢給回人家。而這在之前的她看來,是根本無所謂的事情,這次你請,下次我請回來就好了。可是現在不一樣,她不確定自己能否有這個下次回請人家,還是算清楚比較好。朋友無意中談到自己剛“血拼”的鞋子包包的時候,她也會覺得人家是在刺激她,因為她消費不起。

Joyce的情況相對好得多,她的丈夫屬於“甩手掌櫃”,每個月發了工資就劃賬到Joyce的賬上,家庭一應開支由Joyce統一支配。一些日常開銷不在話下,如果涉及到更換家庭大件物品甚至裝修房子等等的費用,男方如果得空就參與一起,如果忙於工作應酬,便全部由Joyce說了算。

兩種全然不同的財權類型,自然導致了兩種主婦的心態。Joyce對記者表示,以前沒辭職的時候,家裡的這些事情也是她在張羅的,但是那時候因為工作牽扯了時間精力,所以有些事情能拖則拖,不能拖的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研究。現在辭職在家,時間上的壓力沒那麼大,像裝修、給家庭購買保險等等的事項便都隨之提上了議事日程。她說他們的家庭現在是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男主人的作用就是在外賺錢以供應家庭各方面的開銷。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這一理論,離開職場、擁有相對單一的身份的家庭主婦,其社會關係會發生巨大變化。在面對這一改變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時,她們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態?生活圈子的迅速收窄又對她們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FDPageBreak}

職業生涯的終止?

曾經在職場上表現不俗的女性,因為懷孕生孩子,選擇“退出江湖”,不管她是暫時地還是長久地回歸家庭,都不可能一下子接受這麼大的生活轉變。Joyce就告訴記者,她辭職回家,最明顯的一個感觸是以前上班的時候天天盼著能睡懶覺,現在不用上班了每天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她反倒睡不著了。她每天早上7點起床,還會幫老公做早餐,就是那種比較簡單、西式的早餐,弄好了叫老公起床,這幾乎成了她每天早上的“儀式”。然後陪孩子玩一會,交給阿姨帶,自己就開始上網,在開心網上偷偷菜,在MSN上跟舊同事聊聊天, 如此可能一上午就過去了。

Joyce離開職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選擇母乳餵養,那時候她上班的地方離家比較遠,為了餵奶每天來回奔波很不現實,加上他們生了小孩之後剛換了一間大點的房子,房子要裝修,也要有人監督。她跟老公一商量,休完產假之後也就沒回去上班,“順勢”把工作一辭,專心處理家庭的事務。

Joyce說,其實自己也沒有一定要回來工作或者就一定不再工作這樣的想法———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她還是會考慮的。只不過在家一年多,儘管她並沒有跟以前的同事、客戶、朋友斷絕聯繫,但也明顯地感覺到角色改變之後的反差。她與舊同事的關係還算不錯,大家一星期半個月還會約出來一起吃吃飯聚會一下,Joyce告訴記者在如今的飯局上,她明顯感覺到自己成為了“局外人”,人家所傳播的“江湖八卦”、“職場見聞”已經跟她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有時候還有插不上話的尷尬,只好一個人悶頭吃菜。而曾經在職場上所獲得過的“成就感”,也被“養了個乖巧伶俐的小孩”這種貌似安慰的話所代替。Joyce不由得慨歎,女人的職業生涯其實很短,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快就“退出江湖”,而即便她想“重出江湖”,也不一定就有合適的“回頭草”在等著她。她告訴記者,在家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她也曾經嘗試過找工作,應聘的時候,人家一聽她說自己休息一年,就已經明確表示不用再談了。因為她之前是做市場銷售工作的,對客戶的跟進服務一旦停滯,用工單位就可以質疑她是否還有能力和實力進行該項工作,換句話說是覺得她的行業知識已經缺失了。有幾次她去應聘的職位在她的朋友看來都覺得一定是手到擒來,以她之前的資歷和能力,應聘這樣的職位簡直是大材小用。結果沒想到的是,她以失敗求職而告終,Joyce說這種被人下判斷的感覺很無奈,可是也沒有辦法。有的男性上司在面試的時候甚至直接跟她說,要是自己的老婆,也寧願叫她回家帶孩子算了。

在回家之後如何延續職業生涯這個問題上,淩女士的想法和做法相對來說就深入一點。她告訴記者,從懷孕她辭職回家,剛開始的時候是挺放不開的,總會下意識地去關注以前的同事在做啥、要是自己還在工作崗位上會怎麼做諸如此類的問題。但是慢慢地,她覺得自己想明白了,回家並不意味著你就要跟社會脫節,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停止工作,只是做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淩女士以前從事市場方面的工作,她回家後也會接一些以前客戶的案子,幫著策劃一些活動什麼的。她說在工作和家庭二者之間,她首先考慮的是孩子三歲前有媽媽的陪伴很重要這一點,那麼通過在家期間做些兼職的工作,她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充滿自信,覺得自己暫時脫離全職工作也沒太大問題。當然她也想過兩三年之後重回職場,可能工作性質、工作待遇各方面都不一定能符合理想,甚至達不到自己回家前的水準,但她說:“人生的事情不可能是圓滿的,首先認清楚這一點,然後利用這兩三年在家的閒置時間給自己充充電,儘量保持自己以往的人脈不流失,剩下的,就靠機遇和努力了。”${FDPageBreak}

羅青對這一點的看法則是,回歸家庭並不意味著讓人養著啥也不幹,家庭也像職場一般,需要用心經營。管理好一個家,甚至再小一點說,帶好小孩,這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別人都誇我兒子乖,不哭,喜歡笑,其實一個細心負責的母親,要熟悉瞭解孩子的一切,他什麼時候會餓、什麼時候要大小便、什麼時候要玩一下,這些我都清楚,畢竟是我一手帶的,在他還沒有表達需求之前,我已經知道他的需求,並且及時讓他得到了滿足,他當然不鬧,當然很乖。”羅青說,帶孩子其實不難,用心就好,很多初為人父母的男女總是埋怨孩子無休無止地哭鬧,總沒有想一想自己什麼地方沒有做到位。她雖然沒說,但記者的感覺是她的職業生涯在家庭生活當中得到了延續,工作中她就是一個非常細緻認真踏實的人,家庭中她同樣是一把好手,關鍵是她自己想得很明白,人最怕的就是活得明白,因為這樣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倘若沒有經濟方面的問題困擾著她,我甚至覺得她的狀態可以說是完美的了。

精神的需求能滿足嗎?

一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要兩手抓,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了之後,精神上的需求同樣被提到了相應的高度。如果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物質生活的需要可以理解為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經得到了保障,而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則屬於精神生活的層面,這幾個需要在回歸了全職家庭生活之後,其達成的可能性會發生變化。

回歸了家庭的女性在愛情和性親密方面的需求上一定會比回歸前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本人沒意識到,這也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事情。道理很淺顯,因為你的社會關係發生了轉變,你的情感已經圍繞著家庭展開,你的歸屬也圍繞著家庭展開,你曾經的友情可能因為你身份的轉變而隨之發生轉變,友情這東西,說蒸發就蒸發,不妨將其歸於“不可控”的行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女性離開職場回家之後感覺落差非常大的原因,這種落差主要來源於社會價值的下跌、自我成就感的喪失和評價標準的單一。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回歸家庭之後,這種個人能力和成就的承認主要來自于家庭成員,而婚姻生活中的家庭成員則一定分屬兩個家庭,那麼獲得家庭成員的承認就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你很可能要付出比在職場上更多心血和精力才能獲得家庭成員的認可,而這不過是你作為一個人,所要求的需求滿足的其中一個階段。

可以這麼說,在我的採訪物件中,沒有一位元女性能夠直接標榜自己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員的認可,即便是如羅青女士那樣活得非常明白的人,即便是她告訴記者她與夫家的每個人相處都很融洽,但是一旦有什麼事情發生,她一樣感覺到自己並不從屬於夫家那個家庭,他們只是姻親,而非至親。

那麼,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回歸家庭的女性身上如何能得到體現或滿足?家庭主婦同樣有很多可以發揮、可以創造的事情做,只是在形式上以及行動上表現出不那麼積極參與到社會中來,失去了以往在職場中與社會緊密聯繫的那種狀態而已。家庭主婦如何得到自我實現?羅青和淩女士其實都給出了很好的答案,但是她們兩人的案例又截然不同,羅青在記者看來屬於那種沒什麼野心的,做好自己家庭主婦的本分,幫老公分擔家庭的重擔這一類。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做好家庭主婦的本分”這件事,你的社會人身份和家庭身份同樣重要,在處理家庭的問題上,羅青獲得了她應該獲得的尊重——管教孩子有方,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自我實現,即她是一個好主婦,這不是記者“封”給她的,而是她身邊的人對她這一年多來的職業家庭主婦生涯的評價。

而淩女士,不能說她有野心,但她顯然是那種標榜“女人經濟一定要獨立”的中堅分子,她完成尊重和自我實現的管道就是——在家期間兼職幫客戶做市場策劃方面的事情,並且得到了肯定。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獨立的女人”,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公的女人”。${FDPageBreak}

你的能力會退化嗎?

越深入地探索這個話題,就越發現出現的問題變得越多,人生應該是多棱多面的,不管這些棱、這些面對你自身是好是壞,它們都是構成你人生的細胞。當一個女人長期面對一個相對固定的環境,長期面對這個環境中出現的人,你的各方面能力還能像你在職場時一樣遊刃有餘嗎?長時間與一個一張白紙一般的兒童相處,你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精神生活會收縮、內化嗎?

Joyce給出的答案是:“小孩在1歲半這個時候是最好玩的,在此之前不懂得運用語言與你交流,在此之後又有了自己的思想,都不好辦,而此時,是一個人一生中最讓人心疼欣喜的階段,我願意陪他度過這段時光。至於你說的那些問題,我認為不存在。”

淩女士其實早有這樣的看法,她早就就告訴記者:“孩子三歲前有媽媽的陪伴很重要。”三歲前的小孩,生活不能自理,思維尚未成形,一個大人長時間對著這麼一個懵懂的小生命,在陪伴他的過程中喪失自我,也是很可能的事情。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淩女士一方面照顧孩子,一方面兼顧自己的事業,其實並未與社會脫離關係,她各方面的能力也在她這樣的思路中得到了延展。

從另一個方面看,其實孩子的成長也可以催化你個人的成長,這一點你可能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即便想到過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你真的能夠從你孩子的身上找回你以往的童真。羅青就這麼告訴記者,在她帶孩子的過程中,重溫了自己童年時的很多遊戲、兒歌,歷歷在目,清晰如昨,原本她以為帶孩子會很枯燥乏味,但是實踐中她發現,你可能要抽離出來看,那相當於你人生開端的一個寫照。

然而,遠離社會競爭、遠離應對複雜問題的工作場合,畢竟會對人的智力和工作能力帶來負面影響。許多女性都有一個回到溫馨的、沒有世俗紛擾的家的夢,但問題是,一個溫暖的地方也往往是一個缺乏挑戰的地方,而人的成長、成熟與應對挑戰是“二而一”的事情。

這些問題,在羅青的腦海中出現的次數尤為頻繁。羅青的丈夫是外企中高層管理人員,理論上,年收入是不錯的。但是這一兩年的金融海嘯,他們企業也首當其衝被波及。如果還想保留工作職位,那麼減薪20%是一個前提。當然以前的福利津貼如車補之類也隨之取消了,“天寒地凍,共渡難關吧。”公司這麼表示。

要是按照正常的生活軌跡,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還不至於被這減薪20%所影響,問題是人生並不按常理出牌,總會給你找點事。這事還挺大,孩子半歲的時候,羅青的丈夫突發心肌梗塞,在鬼門關那裡兜了一個來回。

羅青在跟記者說起這事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她的心情仍然處於一種憋悶的狀態之下。本來她覺得把孩子帶好、養好,一家人平安地生活就好了。雖然現在養一個小孩的費用也不菲,但是至少對於他們的家庭收入來說還不算壓力特別大。羅青說她一直是對金錢不特別敏感的那種人,她和老公雙方的家庭條件都還可以,負擔也不算重。羅青回家後的收入來源基本依靠炒股,不過股市這兩年來的走向屬於“寶馬進去,單車出來;老闆進去,打工仔出來……”羅青有限的資金被套在裡股市裡,雖然不深,顯然也不能動。要是沒有老公突發心臟病這事,羅青是不會過多考慮經濟問題的。

她說,她獨自挨過老公生病那段時間之後,想了很多。一方面考慮自己是不是要想辦法賺錢,一方面也試想經濟條件能否允許再買多一套房產做投資。但是兩種想法都被現實打壓下去了,她現在仍然在家帶小孩,作息時間都是跟著孩子走的,能關注的還是只有股市。而房價,她說現在動輒一套房子一兩百萬元,單是首付對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都不是一筆小數。所以多買一套的想法只能是一個想法,她又想能不能把自己住的那套賣了,在娘家附近再買套大點的,生完孩子到現在她一直住在娘家。一為父母年紀大了住近一點方便照顧,二也為投資保值。想法都挺好,結果一看房子那價格,還是夠不著。

這個問題現在依然讓羅青憂慮著,畢竟家庭的全部收入來源都在老公那份工資上,一旦這個家庭靠山有點什麼冬瓜豆腐的,羅青要怎麼面對自己無收入來源還要養一個孩子這樣現實的問題呢?${FDPageBreak}

財權在握否?

財政問題還牽涉到家庭收入如何重新分配的問題。魯迅先生就說:“要求經濟權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許比要求高尚的參政權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類更煩難。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相對來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僅靠他人供給保證一定的生活品質,是會在心理上變得敏感甚至扭曲的。重回家庭角色的女性,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考量的成分也非常多。有些事情可能未必會成為現實,但不能保證其就沒有成為現實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地平衡,會對家庭生活乃至主婦自身產生巨大的影響。

記者在採訪中遇到這樣一個例子,W女士,奉子成婚型的婚姻架構,夫妻雙方其實在女方發現自己懷孕之前已經分手,後發現懷孕,雙方頗有點“被逼回頭”的意味。婚後,女方便沒有工作,既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家庭財政的支配權,丈夫並不按期提供家用開支,通常是女方提出需要,男方才會支付。而女方在花錢上的需要,多數情況下是在孩子的養育費用方面,自身的日常消費已經壓縮得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她的經濟狀況一度陷於窘迫,連跟朋友外出吃飯,“AA制”的幾十元、一百元錢偶爾都會覺得尷尬拿不出來。

而一個人,倘若長時間地處於一種近於“寄人籬下”的狀態,精神世界的扭曲是顯見的。尤其是面對經濟這樣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她的心靈會變得異常脆弱,會在本來很正常的與人交往過程中被傷害。W女士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時期她與丈夫的關係一度緊張,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問題,還涉及到他們之間的情感問題。但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她的拮据讓她產生了難以名狀的自卑感,不敢答應朋友的邀約外出吃飯,因為擔心自己的錢不夠買單,即便她很想跟朋友們聚會,哪怕不跟朋友傾訴自己生活的不順心,也還可以跟朋友聊聊天敘敘舊;不敢消費任何自己心水的衣裳、鞋、手袋,因為根本無力支付,可是當初,她購買幾千元一隻的手袋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然後,一旦朋友請客吃飯,她勢必要將自己那份錢給回人家。而這在之前的她看來,是根本無所謂的事情,這次你請,下次我請回來就好了。可是現在不一樣,她不確定自己能否有這個下次回請人家,還是算清楚比較好。朋友無意中談到自己剛“血拼”的鞋子包包的時候,她也會覺得人家是在刺激她,因為她消費不起。

Joyce的情況相對好得多,她的丈夫屬於“甩手掌櫃”,每個月發了工資就劃賬到Joyce的賬上,家庭一應開支由Joyce統一支配。一些日常開銷不在話下,如果涉及到更換家庭大件物品甚至裝修房子等等的費用,男方如果得空就參與一起,如果忙於工作應酬,便全部由Joyce說了算。

兩種全然不同的財權類型,自然導致了兩種主婦的心態。Joyce對記者表示,以前沒辭職的時候,家裡的這些事情也是她在張羅的,但是那時候因為工作牽扯了時間精力,所以有些事情能拖則拖,不能拖的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研究。現在辭職在家,時間上的壓力沒那麼大,像裝修、給家庭購買保險等等的事項便都隨之提上了議事日程。她說他們的家庭現在是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男主人的作用就是在外賺錢以供應家庭各方面的開銷。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這一理論,離開職場、擁有相對單一的身份的家庭主婦,其社會關係會發生巨大變化。在面對這一改變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時,她們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態?生活圈子的迅速收窄又對她們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FDPageBreak}

職業生涯的終止?

曾經在職場上表現不俗的女性,因為懷孕生孩子,選擇“退出江湖”,不管她是暫時地還是長久地回歸家庭,都不可能一下子接受這麼大的生活轉變。Joyce就告訴記者,她辭職回家,最明顯的一個感觸是以前上班的時候天天盼著能睡懶覺,現在不用上班了每天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她反倒睡不著了。她每天早上7點起床,還會幫老公做早餐,就是那種比較簡單、西式的早餐,弄好了叫老公起床,這幾乎成了她每天早上的“儀式”。然後陪孩子玩一會,交給阿姨帶,自己就開始上網,在開心網上偷偷菜,在MSN上跟舊同事聊聊天, 如此可能一上午就過去了。

Joyce離開職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選擇母乳餵養,那時候她上班的地方離家比較遠,為了餵奶每天來回奔波很不現實,加上他們生了小孩之後剛換了一間大點的房子,房子要裝修,也要有人監督。她跟老公一商量,休完產假之後也就沒回去上班,“順勢”把工作一辭,專心處理家庭的事務。

Joyce說,其實自己也沒有一定要回來工作或者就一定不再工作這樣的想法———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她還是會考慮的。只不過在家一年多,儘管她並沒有跟以前的同事、客戶、朋友斷絕聯繫,但也明顯地感覺到角色改變之後的反差。她與舊同事的關係還算不錯,大家一星期半個月還會約出來一起吃吃飯聚會一下,Joyce告訴記者在如今的飯局上,她明顯感覺到自己成為了“局外人”,人家所傳播的“江湖八卦”、“職場見聞”已經跟她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有時候還有插不上話的尷尬,只好一個人悶頭吃菜。而曾經在職場上所獲得過的“成就感”,也被“養了個乖巧伶俐的小孩”這種貌似安慰的話所代替。Joyce不由得慨歎,女人的職業生涯其實很短,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快就“退出江湖”,而即便她想“重出江湖”,也不一定就有合適的“回頭草”在等著她。她告訴記者,在家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她也曾經嘗試過找工作,應聘的時候,人家一聽她說自己休息一年,就已經明確表示不用再談了。因為她之前是做市場銷售工作的,對客戶的跟進服務一旦停滯,用工單位就可以質疑她是否還有能力和實力進行該項工作,換句話說是覺得她的行業知識已經缺失了。有幾次她去應聘的職位在她的朋友看來都覺得一定是手到擒來,以她之前的資歷和能力,應聘這樣的職位簡直是大材小用。結果沒想到的是,她以失敗求職而告終,Joyce說這種被人下判斷的感覺很無奈,可是也沒有辦法。有的男性上司在面試的時候甚至直接跟她說,要是自己的老婆,也寧願叫她回家帶孩子算了。

在回家之後如何延續職業生涯這個問題上,淩女士的想法和做法相對來說就深入一點。她告訴記者,從懷孕她辭職回家,剛開始的時候是挺放不開的,總會下意識地去關注以前的同事在做啥、要是自己還在工作崗位上會怎麼做諸如此類的問題。但是慢慢地,她覺得自己想明白了,回家並不意味著你就要跟社會脫節,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停止工作,只是做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淩女士以前從事市場方面的工作,她回家後也會接一些以前客戶的案子,幫著策劃一些活動什麼的。她說在工作和家庭二者之間,她首先考慮的是孩子三歲前有媽媽的陪伴很重要這一點,那麼通過在家期間做些兼職的工作,她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充滿自信,覺得自己暫時脫離全職工作也沒太大問題。當然她也想過兩三年之後重回職場,可能工作性質、工作待遇各方面都不一定能符合理想,甚至達不到自己回家前的水準,但她說:“人生的事情不可能是圓滿的,首先認清楚這一點,然後利用這兩三年在家的閒置時間給自己充充電,儘量保持自己以往的人脈不流失,剩下的,就靠機遇和努力了。”${FDPageBreak}

羅青對這一點的看法則是,回歸家庭並不意味著讓人養著啥也不幹,家庭也像職場一般,需要用心經營。管理好一個家,甚至再小一點說,帶好小孩,這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別人都誇我兒子乖,不哭,喜歡笑,其實一個細心負責的母親,要熟悉瞭解孩子的一切,他什麼時候會餓、什麼時候要大小便、什麼時候要玩一下,這些我都清楚,畢竟是我一手帶的,在他還沒有表達需求之前,我已經知道他的需求,並且及時讓他得到了滿足,他當然不鬧,當然很乖。”羅青說,帶孩子其實不難,用心就好,很多初為人父母的男女總是埋怨孩子無休無止地哭鬧,總沒有想一想自己什麼地方沒有做到位。她雖然沒說,但記者的感覺是她的職業生涯在家庭生活當中得到了延續,工作中她就是一個非常細緻認真踏實的人,家庭中她同樣是一把好手,關鍵是她自己想得很明白,人最怕的就是活得明白,因為這樣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倘若沒有經濟方面的問題困擾著她,我甚至覺得她的狀態可以說是完美的了。

精神的需求能滿足嗎?

一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要兩手抓,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了之後,精神上的需求同樣被提到了相應的高度。如果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物質生活的需要可以理解為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經得到了保障,而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則屬於精神生活的層面,這幾個需要在回歸了全職家庭生活之後,其達成的可能性會發生變化。

回歸了家庭的女性在愛情和性親密方面的需求上一定會比回歸前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本人沒意識到,這也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事情。道理很淺顯,因為你的社會關係發生了轉變,你的情感已經圍繞著家庭展開,你的歸屬也圍繞著家庭展開,你曾經的友情可能因為你身份的轉變而隨之發生轉變,友情這東西,說蒸發就蒸發,不妨將其歸於“不可控”的行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女性離開職場回家之後感覺落差非常大的原因,這種落差主要來源於社會價值的下跌、自我成就感的喪失和評價標準的單一。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回歸家庭之後,這種個人能力和成就的承認主要來自于家庭成員,而婚姻生活中的家庭成員則一定分屬兩個家庭,那麼獲得家庭成員的承認就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你很可能要付出比在職場上更多心血和精力才能獲得家庭成員的認可,而這不過是你作為一個人,所要求的需求滿足的其中一個階段。

可以這麼說,在我的採訪物件中,沒有一位元女性能夠直接標榜自己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員的認可,即便是如羅青女士那樣活得非常明白的人,即便是她告訴記者她與夫家的每個人相處都很融洽,但是一旦有什麼事情發生,她一樣感覺到自己並不從屬於夫家那個家庭,他們只是姻親,而非至親。

那麼,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回歸家庭的女性身上如何能得到體現或滿足?家庭主婦同樣有很多可以發揮、可以創造的事情做,只是在形式上以及行動上表現出不那麼積極參與到社會中來,失去了以往在職場中與社會緊密聯繫的那種狀態而已。家庭主婦如何得到自我實現?羅青和淩女士其實都給出了很好的答案,但是她們兩人的案例又截然不同,羅青在記者看來屬於那種沒什麼野心的,做好自己家庭主婦的本分,幫老公分擔家庭的重擔這一類。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做好家庭主婦的本分”這件事,你的社會人身份和家庭身份同樣重要,在處理家庭的問題上,羅青獲得了她應該獲得的尊重——管教孩子有方,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自我實現,即她是一個好主婦,這不是記者“封”給她的,而是她身邊的人對她這一年多來的職業家庭主婦生涯的評價。

而淩女士,不能說她有野心,但她顯然是那種標榜“女人經濟一定要獨立”的中堅分子,她完成尊重和自我實現的管道就是——在家期間兼職幫客戶做市場策劃方面的事情,並且得到了肯定。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獨立的女人”,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公的女人”。${FDPageBreak}

你的能力會退化嗎?

越深入地探索這個話題,就越發現出現的問題變得越多,人生應該是多棱多面的,不管這些棱、這些面對你自身是好是壞,它們都是構成你人生的細胞。當一個女人長期面對一個相對固定的環境,長期面對這個環境中出現的人,你的各方面能力還能像你在職場時一樣遊刃有餘嗎?長時間與一個一張白紙一般的兒童相處,你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精神生活會收縮、內化嗎?

Joyce給出的答案是:“小孩在1歲半這個時候是最好玩的,在此之前不懂得運用語言與你交流,在此之後又有了自己的思想,都不好辦,而此時,是一個人一生中最讓人心疼欣喜的階段,我願意陪他度過這段時光。至於你說的那些問題,我認為不存在。”

淩女士其實早有這樣的看法,她早就就告訴記者:“孩子三歲前有媽媽的陪伴很重要。”三歲前的小孩,生活不能自理,思維尚未成形,一個大人長時間對著這麼一個懵懂的小生命,在陪伴他的過程中喪失自我,也是很可能的事情。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淩女士一方面照顧孩子,一方面兼顧自己的事業,其實並未與社會脫離關係,她各方面的能力也在她這樣的思路中得到了延展。

從另一個方面看,其實孩子的成長也可以催化你個人的成長,這一點你可能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即便想到過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你真的能夠從你孩子的身上找回你以往的童真。羅青就這麼告訴記者,在她帶孩子的過程中,重溫了自己童年時的很多遊戲、兒歌,歷歷在目,清晰如昨,原本她以為帶孩子會很枯燥乏味,但是實踐中她發現,你可能要抽離出來看,那相當於你人生開端的一個寫照。

然而,遠離社會競爭、遠離應對複雜問題的工作場合,畢竟會對人的智力和工作能力帶來負面影響。許多女性都有一個回到溫馨的、沒有世俗紛擾的家的夢,但問題是,一個溫暖的地方也往往是一個缺乏挑戰的地方,而人的成長、成熟與應對挑戰是“二而一”的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