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如果患上急性乙肝, 95%的患者可以將病毒清除掉。 而60%—80%急性丙肝患者會發展成慢性病人, 且其中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更高, 也就是說, 丙肝比乙肝的危害更大。
正因為丙肝病毒感染後難以自然清除, 發病過程又特別隱蔽, 因此, 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 經過專家呼籲, 這些年醫務界對丙肝的重視提高了, 入院體檢多包括丙肝抗體檢查, 一些健康體檢也增加了丙肝一項。
國人不但對丙肝的防範意識淡薄, 對丙肝治療的認識也很模糊。 很多人一查出慢性丙肝, 認為肯定治不好, 索性“諱疾忌醫”。
曾有這樣一個病例, 家長帶著3歲的兒子來看門診, 小孩子特別調皮, 一進門就爬到辦公桌上。 後來孩子確診得了丙肝, 家長難以接受, 直說:“我們孩子怎麼會有病?”努力回想, 才記起孩子出生後不久輸過血, “不乾淨”的血顯然就是“禍根”。
相當多的丙肝患者是通過輸血或其他血製品(如血漿、球蛋白等)感染的。 如果醫院的輸液器或者針頭消毒不嚴格, 特別是一些不正規的牙科小診所操作不規範, 都會傳播丙肝。
此外, 外傷、不衛生的生活習慣, 也會造成丙肝病毒的播散。 因此, 沒輸過血不等於跟丙肝“絕緣”。 所以, 所有輸過血或者血製品的人, 都必須檢測丙肝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