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在心理問題中抑鬱是最為常見的,
如同身體感冒一樣,
抑鬱被大家稱作為“心理感冒”。
患有抑鬱的人會感到情緒低落和消沉,
儘管可能被某些一般的生活事件所激發,
但低落的情緒卻遲遲難以恢復,
總感到“沒勁”、“沒趣”,
心中無喜悅感。
處於抑鬱的人會發現自己變得懶散起來,
幹事總缺乏以往該有的勇氣和闖勁,
退縮猶豫,
缺乏內動力。
疲乏和周身不適也是患抑鬱的一個特點,
全身不舒服是確實的,
卻往往難以描述,
向別人訴說以求理解則更是困難,
因為常規的體檢結果往往都是正常的。
睡眠不好是抑鬱者的又一個顯著特徵,
他們常常醒得很早,
半夜裡要醒過來好幾次。
有時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
胡思亂想直到天明。
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動的惡性循環也隨之形成。
抑鬱的人會變得孤獨和自封,
他們把環境、自己和將來都看得一無是處,
有的人甚至冒出了厭世的念頭。
通常大家不敢正視抑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抑鬱的理解,
他們把抑鬱狀態、抑鬱性神經症和精神病性抑鬱混淆起來。
聽到抑鬱便與嚴重的精神病聯繫起來。
其實並非如此,
平時最常見的是抑鬱狀態。
對於“
白領”人群來說,
理解和認可自己也會處於抑鬱狀態,
也應該是他們對於自己心理健康追求的一種素質。
如果發現自己有抑鬱的表現,
應引起重視,
主動到醫院去接受心理醫生的診治,
有利及時擺脫抑鬱的困境。
需要提示的一個問題是,
千萬不要過高估計自我調適的功效。
因為自我調適有一定的範圍和程度。
否則會延誤時機,
使抑鬱加重。
治療抑鬱的方法有藥物治療,
也有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是治療抑鬱效果比較顯著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當然,
心理治療也有其適應症,
需要根據病人、病情、醫生的不同情況才能實施相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