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別讓恐懼淹沒了對孩子的愛

有這樣的場景:“一個小男孩在外面和人打架, 哭哭啼啼跑回家, 這時媽媽大聲的呵斥他說:“看你那熊樣, 打不過別人就知道哭, 下次打不過就不要回家!”

我想聽了媽媽的話後, 這個孩子會再次受傷, 傷害會更深。 小男孩打不過別人而哭泣, 男孩需要媽媽的擁抱時, 可媽媽真實的想法和擔憂是:“孩子這麼懦弱, 長大後怎麼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為什麼家看起來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溫暖?為什麼當孩子無處可躲時, 家也不接納他們?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爸爸媽媽們的愛?

其實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但很多時候, 父母過多的擔心和恐懼淹沒了愛的蹤影。 孩子登高怕摔下來, 孩子要自己吃飯怕燙著, 孩子打遊戲怕上癮。 當父母被恐懼緊緊攫住時, 傳遞給孩子的是恐懼, 而不是愛了。

出於恐懼, 父母拒絕孩子獨立探索、自主決定。 “寶貝兒, 你別拿, 太重了;你別動, 太髒了…”而這其實是在阻止孩子的成長, 帶給孩子的是挫敗感和憤怒感。 我三歲的女兒在不讓她自主做一些事情時, 她會大喊大叫, 她發洩的就是對大人的憤怒, 她內心的呼聲是我不需要你們來代替!父母愛孩子不讓他吃苦, 父母愛孩子不讓他受丁點委屈, 父母愛孩子不讓他歷練, 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 孩子逐漸產生“我不行, 我做什麼都不行”的無能為力感。 父母呢,

則會埋怨孩子:“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做, 你怎麼這麼懶, 你怎麼這麼脆弱, 一點打擊都一蹶不振!”是誰成就了這樣的孩子?是父母自己。

恐懼就像一片沼澤地, 越是害怕會陷下去, 越是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所以很多人都是設法逃避恐懼, 越逃避, 越適得其反。 其實恐懼並非都是負面的, 它是保護自我和他人的本能。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面對恐懼, 坦誠的和孩子說出自己的擔憂, 如當孩子登高時, 不要一味的阻止, 而是坦白的告訴孩子:“媽媽會擔心你摔下來, 你自己要多注意安全。 ”孩子在母親注意安全的叮嚀下爬上了最高處, 臉上露出勝利和喜悅的笑容。 所以當我們直面恐懼時, 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因為愛, 請放手, 讓他自由的展翅飛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