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許多醫生忽視心理治療工作, 這與現代醫學模式防治銀屑病相違背, 只有瞭解認識現代醫學模式, 才能找到防治銀屑病合理有效的最佳方法。
所謂的心理治療就是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工作, 解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和憂慮。 心理因素可誘發和加重銀屑病的機理已有研究, 提出心理緊張可使皮膚中感覺神經釋放P物質和其它神經肽, 而銀屑病患者表皮中含P物質的神經增加, 其P物質引起角朊細胞增生。 而國內學者研究顯示銀屑病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和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出現功能紊亂,
誘發和加重銀屑病的5個因素
在綜合治療的同時要讓患者瞭解能誘發和加重銀屑病的許多因素:
①感染因素: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學說與銀屑病發病關係已被確認。 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學說均被認為與誘發和加重銀屑病有關。 ②飲食因素:少吃牛羊肉, 戒煙, 戒酒。
③避免精神緊張和憂慮, 降低心理壓力, 防止過度勞累。
④防止搔抓, 避免外傷;
⑤藥物治療方面:避免外用有刺激性藥物, 禁止亂用激素及抗癌類藥物, 避免使用心得安、消炎痛、γ-干擾素、白介素、抗瘧藥、鋰等。 臨床上銀屑病患者因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其尋常型銀屑病轉化成膿皰型或紅皮病型;因服用抗癌藥物產生白血病及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病例多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