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急性發作期間, 表現為食欲下降, 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神疲乏力, 甚至發熱、皮膚泛黃和小便黃濁等, 中醫認為此屬“濕熱”之邪內蘊所致, 這時因炎症侵犯肝臟造成肝細胞壞死、肝功能減退, 千萬不能進補, 否則助長“濕邪”留戀不去, 病程則遷延反復不愈、而應使用清熱化濕藥物。
乙肝飲食
慢性乙肝(如乙肝)病程進展緩慢, 遷延反復, 為增強體質, 在乙肝恢復期和穩定期, 也可適當進補。 大凡可進補者符合以下情況:
(1)慢性乙肝穩定期, 轉氨酶及肝功能接近正常。
(2)雖有虛證表現:頭暈眼花、心悸乏力, 神疲失眠、腰酸膝軟等, 但食欲、兩便基本正常。
(3)無其他限制營養攝入的疾病, 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
乙肝進補可分為藥補和食補, 以食補為主, 兩者互為補充, 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食療是慢肝穩定期的主要療法。 慢肝者宜常食瘦肉、豆製品、鮮魚和蛋奶等, 以增加高蛋白營養素。 還要多食木耳、靈芝、香菇類真菌食品, 因真菌類除含有蛋白質、酶和礦物質等外, 還含豐富的多糖類, 能顯著增加機體淋巴細胞數目及其戰鬥力, 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 有條件者可食甲魚, 因它營養價值高, 口味鮮美, 歷來被視為營養佳品, 有滋陰清熱、健腎保肝、養血壯陽、涼血散結作用, 對肝腫大、乙肝性貧血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