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疹的認識誤區

近幾天, 小林身上出現了不少紅色斑塊, 並伴有瘙癢。 她仔細回想, 最近並沒有接觸什麼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 只是就寢前曾服用過安眠藥。 醫生告訴她, 身上的斑塊很可能就是由安眠藥引起的藥疹, 必須馬上停藥。 小林不禁有些疑惑, 以前也間斷地服用過安眠藥, 這一次已經服用3天了, 而且用量也比較小, 為什麼到今天才出現藥疹呢?

近年來, 有關藥物過敏反應(藥疹)的報導逐年增多, 除了體質及氣候變化外, 普通市民對藥物過敏反應的認識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下面, 列舉藥疹常見的幾個認識誤區

以提醒大家注意防範。

什麼是藥物過敏反應?

藥物過敏反應是指用於預防、診斷, 治療的藥物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用藥等途徑進入機體後, 所引起的皮膚和(或)黏膜損害的不良反應。 目前, 藥物過敏反應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誤區一:藥疹一般很快發生

不少人認為, 藥疹既然是由服用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 肯定應該“一服即發”。 其實,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發生在用藥的當時, 有些藥物過敏反應有潛伏期, 一般是7~20天。 再接觸該藥時可能會較快發生, 可以在幾分鐘至24小時內發病, 但也可能延至數天。 例如, 治療感冒發熱的藥物可能會在兩周以後才出現過敏反應, 而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後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

誤區二:用藥劑量小不會有藥疹

有些患者常常將藥物不良反應與藥物過敏反應混為一談, 擅自將以往發生過過敏反應的藥物改小劑量服用, 以為用藥劑量小, 就不會發生藥疹, 結果仍然不能倖免。 藥物不良反應確實可以通過減少用藥劑量來減輕其發生程度, 但是藥物過敏反應往往與劑量無關, 有的藥物過敏者即便是聞到這種藥物氣味也會發生過敏性休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結構相似的藥物可出現交叉反應。 例如, 青黴素類與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均含有B-內醯胺環。 部分藥物存在交叉過敏反應, 因此, 有青黴素過敏史者應慎用頭孢菌素。

誤區三:以前用過的藥物不會出藥疹

有人認為, 既往用過的藥, 如果沒有發生過敏反應, 就是安全的, 以後再使用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這也是錯誤的。 因為藥物第一次進入機體後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 只有當這種藥物再次進入人體時才會引發過敏反應, 也就是說, 一般是兩次以上用藥才會發生過敏反應。

再者, 相同的一種藥物, 即使廠家不同、生產批次不同, 也會在同一患者身上發生過敏反應, 這也是青黴素類藥物在沒有連續用藥的情況下再用時, 必須重做皮試的緣故。

總之, 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 引起藥疹的藥物種類也在增多, 而任何一種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引起藥疹。 一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 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

另外, 如果患者曾發生過藥物過敏反應, 就醫時應主動告訴醫生, 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