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後三十年睡不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的睡眠能力會逐漸下降, 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 睡眠品質也越來越低。 所以, 老年人不要追求有較長的睡眠時間, 一天睡6小時最好。
老年人睡眠6小時以後, 心臟的跳動會降到基本率, 新陳代謝開始緩慢, 血液迴圈的活躍性開始降低, 肌肉也變得鬆弛, 整個身體開始喪失強健性。 老年人睡眠時間越長, 體能的下降就越多, 身心的老化現象就越嚴重。 因此專家忠告, 老年人每晝夜睡眠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佛裡德曼教授徵召了一大批有睡眠問題的男女老人,
除此以外, 兩組的活動都相同, 同時集中在一起, 學習放鬆技術, 即做肌肉一松一緊的運動, 以及心理治療。 六周以後, 兩組老人的睡眠都有了改善, 但甲組效果更明顯。 他又隨訪了3個月, 乙組老人的效果保持欠佳, 而甲組老人的睡眠依然很好。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 人的睡眠不是越多越好, 老年人夜間有5小時睡眠, 中午再睡1小時左右, 就可以支援到晚上睡得更遲些。
與年輕時相比,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減少, 睡眠深度變淺, 夜間覺醒次數和時間增加, 早晨也醒得較早。
有些老年人拿年輕時的睡眠狀況作為標準來衡量現在的睡眠狀況, 往往將自己睡眠少了作為一種病狀, 於是想方設法地吃安眠藥、看醫生, 希望恢復原來的睡眠時間。 這非但做不到, 反而會因為焦慮、煩惱而更進一步降低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