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祛瘀話丹參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是常用中藥,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為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民間稱其為“丹心”。 丹參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於血瘀、血熱、血
2017-02-17 14 -
利小便清濕熱的地膚子
地膚子又名地葵、地麥,為藜科植物地膚的果實,每年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乾,打下果實,除淨枝、葉等雜質即可入藥。其性寒,味甘苦,入腎、膀胱經。 地膚子具有利小便、清濕熱的功效,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淋病、帶下、疝氣、風疹、瘡毒、疥癬和陰部
2017-02-17 16 -
獨活祛風勝濕止痛
獨活又名獨搖草、獨滑、長生草,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毛當歸、紫莖獨活、牛尾獨活等的根及根莖。春初苗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烘至半幹,堆置2~3天,發軟後再烘至全幹即可入藥。其性平偏溫,味辛苦,入腎、膀胱經。據測定,
2017-02-17 59 -
煩熱症鑒別診斷
煩熱症鑒別診斷 主症特點 兼 有 證 舌 脈 病證診斷 煩躁不安身熱不已 胸膈灼熱如焚、唇焦口燥、口渴便秘、多發夏季 舌紅苔黃、脈滑數 風溫病、熱擾胸膈證 心煩壯熱 頭痛頭暈、面赤氣粗、口渴汗多、病發夏季 苔黃燥、脈洪數 暑溫病、暑入陽
2017-02-17 32 -
微熱症鑒別診斷
微 熱 症 鑒 別 診 斷 兼 有 證 舌 脈 病證診斷 身有微熱、乾咳少痰、或痰粘、口舌乾燥而渴 舌紅少津、脈虛 肺胃陰傷證 身熱不甚、久留不退、顴紅、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頭暈目眩、神倦乏力、手足蠕動 舌絳而幹少苔、脈虛數 肝腎陰虛證或
2017-02-17 34 -
肺腎陰虛證與肝腎陰虛證鑒別
肺腎陰虛證與肝腎陰虛證鑒別。 定義 肺腎陰虛證:肺腎陰液虧虛,肺失清肅,腎失濡養,虛火內生所致的乾咳少痰日久,甚者痰中帶血,腰膝酸軟和虛熱證候。 肝腎陰虛證:肝腎陰液不足,肝脈失養,腎失濡潤,陰不制陽,肝陽上亢所致的脅痛,腰膝酸軟,眩暈
2017-02-17 62 -
肥胖的辨證治療
肥胖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醯甘油)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通常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的改變,肥胖可能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併發症,因此肥胖應積極治療。同
2017-02-17 10 -
中醫辯證方法有哪些?
中醫除了八綱辨證之外,還有一些別的辨證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在長期的行醫、治病救人的實踐中總結而出的,對現代醫學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這些辨證方法之間還有很緊密的聯繫,其中病因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辯證屬於外感病辨證;而臟腑辨證、
2017-02-17 39 -
八綱辯證的定義及內容
八綱辨證就是把各種疾病分為八大類型,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是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疾病的八種類型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的四診後掌握的一些資料,再根據病人體質的強弱、疾病的盛衰及性質、病位的深淺,把這些資料綜合分析之後得出來的。 在這
-
動脈系統介紹
由左心室發出的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輸送動脈血,由右心室發出的肺動脈幹及其分支則輸送靜脈血,人體動脈的配布與人體結構是相適應的,左右對稱,頭頸、軀幹、上下肢都有一二條動脈幹。動脈多分佈在人體的屈側,深部骨、肌或筋膜所形成的溝或管內,比較隱蔽
2017-02-17 27 -
色脈診學相關介紹
色脈診的提法始自《內經》,《內經》中色脈相提並論之處很多,《素問·五臟生成篇》有“能合脈色,可以萬全”的記載。《靈樞·邪氣藏腑病形篇》說:”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
2017-02-17 34 -
腹診診脈的部位
祖國醫學的腹診系指腹部之診法而言,而胸背腰等處亦當包括在內。分述如下: 1、胸部:胸部可分為胸、脅肋、虛裡(心尖搏動處)、缺盆等數處,可察知心肺之疾患。 2、腹部:腹部為自鳩尾(劍突)下至臍下,及臍左、臍右之統稱。自心下至臍可分為上、中
2017-02-17 25 -
腹診的診治方法
腹診包括胸脅腹等處的診察,有時也要檢查腰背等部位。病人取仰臥位,兩腿伸直,兩手臂順沿兩脅肋伸展,或交叉放於胸前亦可。腹部放鬆,不能用力,並且要精神平靜,等待醫生檢查。這種休位檢查後,再讓病人彎曲膝關節,使腹肌弛緩,再做檢查。兩腿伸直便於
2017-02-17 12 -
切診的定義及內容
切診是醫生用雙手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診斷的方法,醫生用雙手來擠壓和觸摸病人的身體,由此瞭解病人的病情。切診主要包括脈診和按診兩種。 (1)脈診法 脈診法主要是通過醫生把摸病人的脈象,來判斷病人的病情。一般正常的脈象呈現不大不小、不浮不沉、節
2017-02-17 12 -
常見症狀鑒別之臌脹
臌脹是以腹大如鼓,皮色蒼黃,甚至腹部青筋暴露為特徵的一種病證。大多發生於疾病的後期,為重證。臨床當辨清屬虛屬實以指導治療。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作脹,暖氣不爽,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弦者,是氣滯濕阻之臌脹。為肝脾不和
2017-02-17 10 -
常見症狀鑒別之痿躄
痿躄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且因日久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可發生於外感病,也可發生於內傷雜病,正氣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臨床當市證求國。開始多有發熱,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皮膚乾,心煩,口渴,咳嗆咽幹,小便黃少,大便幹,舌質
2017-02-17 14 -
中醫問診都問什麼?
問診是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系統而有目的的詢問。包括病人的體質、生活習慣、起病原因、發病及治療經過、現在的症狀及過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體來講,可以包括問寒熱、問汗、問疼痛、問睡眠、問飲食口味、問二便等。 問寒熱 寒熱的產生,主要決定於病邪的
2017-02-17 17 -
四診合參之 問診切診
問 診 問診是四診中最須下功夫的一環,也是初涉臨床時的基本功。 張景嶽創“十問歌”,提出問診的要領頗具規範性,但臨證不可刻板對待。應有目的地重點探問,圍繞患者主訴,突出的主要症狀、體征,深入查詢其特點,及可能發生的兼症,瞭解病情發展及診治
2017-02-17 40 -
問診的主要內容
問診是醫生通過詢問病人或家屬,以瞭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及自覺症狀等情況的一種診察方法。包括一般情況、生活習慣、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和現病史等方面。 問一般情況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婚姻、職業、籍貫及住址等。瞭解一般情況,可獲得與疾
2017-02-17 30 -
問診時應注意的事項
要有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病人,態度既要嚴肅又要和藹可親,要細心詢問和耐心聽取病人敘述病情。 問話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聽懂的醫學術語。如問肝鬱氣滯的病人“脅痛嗎?”問感冒的病人“惡寒嗎?”這裡所問的“脅痛”、“惡寒”都是醫學術語,沒
2017-02-17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