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後用中藥亦要謹慎
補益藥變成“催吐藥” 懷孕之後,孕婦體內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刺激胃脘而致嘔吐、噁心。同時,脾胃本身的功能也減弱,此時過量服用滋補藥,如蜂王漿、西洋參等,積聚在胃內,胃脘難於受納,更影響了運化功能,反使胃氣上逆,加重噁心、嘔吐。所以女
-
臨證得失寸心知
為醫者,臨證時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盡職盡責不斷進步乃為上也。筆者常總結臨床得失,獲益頗多。 先從一 “得”談起。今年初冬,有一患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病程已數年,每遇冬季加重。每日晨起或午睡起床,或因塵埃刺激,或外出遇寒冷空氣刺激,則覺得鼻腔
-
杞菊地黃丸加味治視疲勞
杞菊地黃丸系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和菊花而成,主要用於肝腎陰虛而致的兩眼昏花,視物不明或眼睛乾澀等症。筆者將其用於治療視疲勞多例,收效明顯。 視疲勞一症,多因過用目力,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等所致。肝開竅於目,目之功能與五臟皆有關係,但以肝最為
2017-03-11 26 -
川楝子治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中醫稱為“乳癰”,常見於婦女產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中藥川楝子疏肝鬱,清胃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川楝子配以紅糖,可防川楝子之苦寒傷胃,又可緩解川楝子的毒性,還可溫經通絡。 取川楝子2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
2017-03-11 25 -
股骨頭骨骺炎中醫診療技術
股骨頭骨骺炎又稱扁平髖、小兒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病變部位在股骨頭的骨化中心,股骨頭的形態因發生不同程度改變而導致股骨頭與髖臼匹配關係失衡,晚期形成退行性關節炎。本病好發於3~12歲兒童,單側發病多見。 中醫認為,小兒稚陰稚
2017-03-11 29 -
暢郁達表治慢性蕁麻疹
桂枝湯是治身癢良方。患者受冷風外襲身癢,經久不愈,已用疏風養血,涼血養氣方藥不效,且伴腰痛牙宣,為營衛失和,風寒之邪外幹,郁於肌腠生熱,故周身作癢。治以桂枝東加浮萍、防風以宣太陽抑鬱之氣,調和營衛以治外;佐附片扶陽,骨碎補定腰痛,治虛氣攻
2017-03-11 10 -
瀉黃散中防風的作用
方歌中有“瀉黃散中用防風”一句。防風,在原方中用量獨重。重用防風者,能發脾中之伏火,又能於土中瀉木也。 脾熱,治以瀉脾,重用防風(約占全方總量的二分之一稍弱),無論如何作解,似乎並不符合臨床。儘管“伏火”需散,但伏火畢竟是火,與“伏寒”不
-
平肝息風法
證見頭目眩暈,頭脹耳鳴,煩躁易怒,面紅目赤,失眠多夢,口苦咽幹,尿黃便結。舌質紅苔黃,脈弦硬有力,寸盛尺虛。或見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內經》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為風木之髒。此證多因性情急躁,惱怒太過,或情志不遂,憂思不解,致
2017-03-11 18 -
大蒜治尋常疣
用紫皮大蒜1~3瓣,搗成糊狀,用膠布將尋常疣根基部皮膚粘貼遮蓋。75%酒精消毒疣體後,用無菌剪刀剪破疣的頭部,以見血為度,隨即用適量蒜泥貼敷疣體及剪破處,隨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3~5天后疣體即可脫落。若懼怕剪破疣體者,可將蒜瓣切開塗擦
2017-03-11 13 -
活血散結法治聲帶小結
聲帶小結是慢性喉炎的一種,臨床表現主要是聲音嘶啞,屬中醫學“喉喑”範疇。 方藥組成:威靈仙15克、桃仁、當歸、赤芍、生牡蠣各12克,紅花、川芎、桔梗、柴胡、浙貝母、夏枯草各9克,枳殼、甘草各6克。 隨證加減:脾肺氣虛,乏力便溏,腹脹納差,
-
綠萼梅療痤瘡
綠萼梅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具有疏肝和胃,理氣化痰之功,臨證常用於肝胃氣滯或梅核氣證。《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用梅花蛋(雞蛋1個,一端開孔,放入綠萼梅7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個,連服7日)治療瘰鬁不消,既取綠萼梅疏肝理
2017-03-11 10 -
化痰降濁法
多用於形體肥胖者,證見頭目眩暈,倦怠,頭重如裹,困重多寐;胸悶噁心,嘔吐痰涎,肢體麻木或手足抽動,頭重腳輕,腳下如踏棉絮之感,舌體胖大,舌脹或語言不利,苔濁膩或白厚而潤,脈滑。或現心下痞,心煩而悸,口苦,苔黃膩,脈滑數。丹溪翁雲:“無痰不
2017-03-11 19 -
調氣活血可用黃芪赤風湯
黃芪赤風湯出自清·王清任《醫林改錯》下卷,藥物組成:生黃芪二兩,赤芍一錢,防風一錢,功能益氣助陽,活血行滯,祛風通絡。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下卷論黃芪赤風湯雲:“治癱腿,多用一分,服後以腿動為准,不可再多無病服之,不生疾病。總出數篇,不能言
2017-03-11 25 -
《本草綱目》邏輯思維形式初探(上)
《本草綱目》巨大成就的取得,不僅由於李時珍具有樸素唯物辯證法思想,而且還與他使用了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密切相關。研究《本草綱目》的邏輯思維方法,將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李時珍這位元偉大的醫藥學家是如何借助思維規律來反映藥物世界,揭示本草的規律,
2017-03-11 22 -
妙方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秦艽10克,桑枝10克,牛膝15克。 每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糖尿病伴有四肢麻木疼痛者。 黃芪15克,茯神10克,白術10克,龍眼肉12克,人參9克,木香10克,當歸10克,遠志10克,酸棗
2017-03-11 10 -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容易復發,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常因嗜食辛辣肥甘、酗酒,濕熱內生;情志不遂,恚怒憂思,致氣鬱傷肝,橫逆犯胃;過於勞倦,饑飽失宜,病後或先天稟賦不足等致脾胃虛弱。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肝膽。病的實質是脾虛兼氣滯
-
從枳術湯到枳術丸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中有枳術湯:“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枳術湯方:枳實七枚,白術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病位在心下,病症為痞積如盤,病機為飲停氣滯。治療以枳實
-
土茯苓治濕熱帶下和痛風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並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濕熱,利筋骨”。本品原用於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
2017-03-11 26 -
益氣通絡法
多用於形體素弱之人,證見頭目眩暈,面色不華,氣短乏力,或時覺氣不足以息;自汗、心慌、口角流涎、語言謇澀,或口眼歪斜;半身汗出,肢體麻木,或半身麻木;舌質淡紅,或有瘀斑;脈細弱無力,或細澀。無虛不能作眩。此證多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年老陽氣虛衰
-
陳皮與青皮 功效有差異
陳皮與青皮均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只是陳皮為成熟果實的果皮,而青皮為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據測定,含有較多的揮發油,主要為檸檬烯、異丙烯基甲苯、葎草烯等,果皮中另含橙皮苷、順式香豆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