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苡仁治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是常見的傳染性病毒性皮膚病。多發于兒童和青年人的軀幹或面頸部。皮損特點為皮膚出現半球狀隆起,呈臘樣光澤,中心有臍窩狀凹陷。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風熱濕毒、蘊於肌膚所致。臨床驗證,用薏苡仁治療
2017-03-11 27 -
吳茱萸外用舉要
吳茱萸,辛,苦,大熱,歸肝、腎、脾、胃四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臨床常用寒滯經脈諸痛證,如寒疝腹痛、厥陰腹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及寒濕腳氣腫痛。因其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作用,也常用於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或
2017-03-11 26 -
《黃帝內經》——中醫流派的先導和源泉
秦漢時期一個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諸子百家在學術上的創新與爭鳴。成書於漢代晚期的《黃帝內經》之中也體現著各家學說的特點就不難理解了。 現在一般認為,《黃帝內經》的成書收納了西漢以前眾多醫家學術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秦漢醫學文獻的本來面目,
2017-03-11 25 -
治白癜風方
方藥:菟絲子全草。 用法:製成25%菟絲子酊,以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每日2~3次。 說明:病程長者療效差,一般需治療1周以上才可看出效果。1個月後效果比較明顯。
-
滋補肝腎法
證見頭目眩暈,頭搖肢顫,健忘,腰膝酸軟,肢端麻木,步履乏力,或盜汗,遺精滑泄,耳鳴,脫髮,五心煩熱,眼睛乾澀,視物昏花,口幹,尿黃便幹,舌質紅,少苔,脈細數。偏陽虛者,則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或黧黑,少腹拘急,四肢不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
-
感冒後咳嗽分型辨治
感冒後咳嗽是指當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狀消失後,咳嗽仍然遷延不愈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感冒後咳嗽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大部分認為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氣道損傷、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等是感冒後咳嗽的主要病因。中醫認為感冒後咳嗽發病當為外感,但所
-
寒涼藥得汗的機理
“熱釜之內澆水,立即有霧蒸騰,汗可自出……溫病……10餘日,高熱一直不退。一日清晨……突然煩躁焦急,胸悶氣喘,脈數急……(張錫純)診過曰:將戰汗,命急購犀角面、生石膏面來,以梨片蘸食,食後約10分鐘,頭上蒸蒸汗出,繼而頸項、胸亦見汗。汗
-
小青龍湯治療痰喘
臨證之初,喜讀近代醫家張錫純之《醫學衷中參西錄》,書中有專篇“用小青龍湯治療外感痰喘之經過及變通用法”。文中寫道:“小青龍湯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又寫道:“平均小青龍湯之藥性,當以熱論,而外感痰喘之證又有熱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龍湯三
2017-03-11 14 -
山楂配烏梅在兒科中的應用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之功能。對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小兒乳食停滯等,均有療效;烏梅性味酸、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消乳食、斂肺、澀腸、止汗、生津、安蛔作用。此二藥配伍用以調治小
2017-03-11 12 -
補充維生素的禁忌
維生素A 服用維生素A時需忌酒。維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將視黃醇轉化為視黃醛,而乙醇在代謝過程中會抑制視黃醛的生成,嚴重影響視迴圈和男性精子的生成功能。 維生素D 服用維生素D時忌米湯。米湯中含脂肪氧化酶,能溶解和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
2017-03-11 13 -
小青龍湯治療內傷病
有學者認為,小青龍湯在《金匱要略》中就是為治療內傷雜病而設。實際上,內傷病和雜病並不完全等同,《金匱要略》中所治為雜病,與李東垣所構建的“內傷學說”中的內傷病是不同的。對小青龍湯治療內傷病有必要特意拈出。 “青龍為神物,最難駕馭。”
2017-03-11 24 -
哮證分期治療
發作期分冷哮、熱哮 冷哮:症見呼吸困難,喉中哮聲陣陣,痰白黏或稀薄多沫,不能躺臥,胸膈窒息,面色青白或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熱飲;或伴發熱畏寒,無汗頭痛,咳嗽喉癢,鼻流清涕等;舌淡苔白,脈浮緊。 治宜溫肺散寒、祛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黃
-
烏髮健康黑芝麻 齒落更生抗衰老
芝麻有黑、白、黃三種,藥用的是黑芝麻。黑芝麻又名巨勝子、胡麻、狗虱、烏麻、油麻等。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黑芝麻的記載,說它味甘而性平,主治虛勞內傷病,可以補五臟、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能延年益壽。後代醫家認為,黑芝麻甘平多
2017-03-11 54 -
將汗時的護理
劉河間在《傷寒直格》卷下泛論中說:“夫大汗將出者,慎不可恨其煩熱,而外用水濕及風涼制其熱也。陽熱開發,將欲作汗而出者,若為外風、涼、水、濕所薄,則怫熱反入於裡而不能出泄……亦不可恨其汗遲而厚衣壅覆,欲令大汗快而早出也。怫熱已甚,而鬱極乃
-
中醫治多汗症
皮膚出汗過多或稍動就出汗,稱為多汗和自汗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脾胃濕熱,蘊蒸肌膚,迫津外泄而致,或素體陽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時亦與精神緊張、焦慮、恐怖、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經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關。多為對稱性發生
2017-03-11 10 -
辨證分型治痤瘡
痤瘡中醫謂之“粉刺”,俗稱“青春痘”,是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發于青年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膿皰結節或囊腫等損害。臨床可以按肺熱薰蒸、濕熱蘊結、血瘀痰凝各型進行辨證治療。 肺熱薰蒸:顏面或胸
-
如何減小藥物副作用
果導片 瀉下類藥物,服用時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薑、蔥、蒜、花椒等。這些食物會對抗藥物的排便作用,還可能引起胃腸充血,產生腹脹、腹痛等症狀。 廣譜抗生素 長期服用可能抑制腸道內的有益菌,使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合成不足,引起B族維生
-
小青龍湯的劑量
經方的劑量,始終是歷代中醫學者研究的課題。嘗讀《範文甫專輯》,見範文甫使用小青龍湯與眾不同:一是“小青龍湯用量除半夏9克外,餘皆用0.9克。”二是“開水泡服”。有兩則方案如下。 “朱師母,傷風驟時音啞。外感風寒,侵襲於肺,太陽之表不
2017-03-11 59 -
辨證施治低血壓
醫學上把成人連續3次測量肱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稱低血壓。臨床上,有症狀的低血壓常出現頭暈目眩、疲乏無力、腰膝酸軟、失眠煩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黃,體位性眼前黑矇甚則傾倒等症狀,中醫按“眩暈”、“虛勞”等範疇施治,有獨特優勢。
2017-03-11 13 -
中醫大學生應具備現代科技知識
中醫藥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但它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而是一個不斷吸收其他多學科知識充實自身的學術理論體系。因此,中醫藥大學生在學習中醫時,也應當抱著一個開放的姿態,要博古通今、與時俱進,不僅要打下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還必須儘量學習現代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