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山楂配烏梅在兒科中的應用

山楂性微溫, 味酸甘, 入脾、胃、肝經, 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之功能。 對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小兒乳食停滯等, 均有療效;烏梅性味酸、平, 歸肝、脾、肺、大腸經, 具有消乳食、斂肺、澀腸、止汗、生津、安蛔作用。 此二藥配伍用以調治小兒常見積滯、泄瀉、蟲證等, 多有良效。

消食開胃

小兒傷食瀉屬中醫“泄瀉”範疇。 《內經》曰:“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飲食自倍是損傷脾胃的重要原因。 由於小兒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引起脾虛胃弱者更為常見;而由於餵養不當傷及脾胃者也屢見不鮮。 古人曾告誡我們“乳貴有時, 食貴有節”,

一旦餵養失宜, 極易引起乳食停滯, 輕則盡見脘腹脹滿, 厭食納呆, 重則可積久成疳, 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常用自擬消食散, 即以山楂, 烏梅為主藥, 開胃消食, 再配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葛根、藿香、廣木香等, 益氣健脾養胃, 臨床用之多效。

健脾止瀉

泄瀉又是小兒常見病症。 小兒先天稟賦不足, 後天調護失宜, 或久病遷延不愈, 皆可致脾胃虛弱。 脾虛則運化失司, 胃弱則不能腐熟水谷, 因而水反為濕, 穀反為滯, 清陽不升, 易致合汙而下, 成為脾虛泄瀉。 自擬小兒止瀉散重用山楂烏梅, 方中以蒼術、砂仁芳香化濕、運脾健中, 陳皮理氣降逆、調中開胃, 厚樸燥濕除滿、下氣消積, 山楂、烏梅消食化滯, 澀腸止瀉, 豬苓利水濕, 乾薑溫脾胃, 全方補而不滯,

利而不燥, 藥味平和。

驅蟲止痛

山楂、烏梅均有良好的驅蟲止痛作用。 一般來說, 山楂長於除絛蟲, 烏梅長於驅蛔蟲。 蛔蟲得酸則伏, 烏梅極酸, 具有安蛔止痛, 和胃止嘔的功效, 適用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 故凡小兒腸道蛔蟲症、膽道蛔蟲症、絛蟲病以及氣滯腹痛等均可配伍應用。 山楂消積除痞而不傷正, 烏梅驅蟲安蛔而不戀邪, 二藥配伍, 多能增強行氣消積、安蛔止痛之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