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便血重在分清寒熱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即血自大便排出。至於所謂近血和遠血的出血部位,血從大腸或肛門來者為近血,血從胃或小腸來者為遠血。實際上,便血多為血和大便混雜而下,僅從下血和大便之先後遠近來辨其部位,並不十分可靠。因此,現在則主要從便血的顏色形質來
2017-03-11 27 -
從濕熱瘀論治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原發於男性前列腺腺體的惡性腫瘤。中醫學往往將其歸入“淋證”、“積聚”、“癥瘕”等疾病範疇。目前,中醫界對前列腺癌病因病機的認識尚無統一的標準,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腎、脾、肝、膀胱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歷代醫家也從不同角度對本病進行
-
中成藥辨治失眠
失眠,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後不能再寐,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眠。 肝鬱化火型 主要表現為失眠,煩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當以疏肝瀉熱為治,可選
-
溫經通脈湯治肩背冷痛
天氣轉冷,寒氣漸襲,以肩背痛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日益增多。來診的患者以中青年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主要以肩背部板滯,酸重疼痛,或牽連後頸,肩胛不舒為主要表現,伴有背部怕冷,局部熱敷或拍打、扣擊可得到暫時舒緩。 辨治方藥 肩背痛之名,首載於《
2017-03-11 36 -
常見病試試中藥敷臍方
中藥敷臍方之一、失眠 又稱不寐、不得臥。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症。輕者不易入睡,睡而易醒,醒後不能再睡,或時睡時醒,睡眠不穩,重者可整夜不眠。 失眠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脾,久病虛弱,腎陰虧耗,突受驚恐,心膽氣虛,
2017-03-11 23 -
維生素C外治方法
1、治手掌脫皮 將雙手清洗後擦乾,取維生素C注射液一支2毫升倒入手掌內,均勻擦塗於手掌脫皮處,待手幹發白後洗掉。每日2次。輕者一日顯效,重者需3日見效,數日可愈。維生素C有保護動脈內皮、促進創傷癒合作用,並有抗炎、抗病毒、抗過敏作用,可
2017-03-11 10 -
黃芪的配伍介紹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是一味常用的補益中藥,其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功能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可治療多種虛損之證。其配伍應用如下: 肺脾氣虛 中氣下陷 黃芪主入脾、肺二經,有補中益氣升陽之功,凡肺脾氣虛
2017-03-11 12 -
治磨牙 內庭穴效果甚佳
磨牙症是指人在睡眠或醒著時有無意識的上下牙齒彼此磨動或緊咬的行為。由於牙齒磨動時常伴有“咯吱咯吱”的聲音,通常也叫“咬牙”,又因多發生在夜間睡眠時,又叫“夜磨牙”。按時間可分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對應為清醒時磨牙及無意識磨牙,中醫謂“齘齒
2017-03-11 16 -
半夏:炮製不同 功效有異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生品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脾、胃、肺經。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適用於濕痰咳嗽、痰多或痰逆頭眩,胃氣上逆,噁心嘔吐,胸脘痞悶,梅核氣以及癭瘤痰核、癰疽腫毒等。半夏與秫米配伍,可用於胃不和而臥不
2017-03-11 12 -
厲兌——點刺放血治面癱
厲兌穴為足陽明胃經井穴,五行屬金,《經穴釋義匯解》曰“岸危處曰厲;兌,穴也。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即第二趾外側爪甲後方一寸許,喻穴居臨岸危處;又與脾脈相通,兌為口,主口疾,故名厲兌。” 此穴位於足第2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
2017-03-11 15 -
陷谷深刺解呃逆
陷谷,為足陽明經輸穴,五行屬水,《會元針灸學》曰:“陷穀者,陷下是也。穀者空洞是也。足跗上次指本節後,陷下之骨空處,故名陷穀。” 本穴位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本穴位具有調和腸胃、健脾利水的功效。 《針灸甲乙經》認為刺陷
2017-03-11 28 -
溫經通絡湯治雷諾氏病
受寒、疲勞、情緒波動及精神緊張後突然雙手指蒼白、發涼、疼痛,接著變為青紫或紫紅色,麻木、發脹,將手放入溫水中或者暖後症狀逐漸緩解。此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雷諾氏病”,又叫“肢端動脈痙攣症”,一般多為中青年女性易發,冬季發作較頻。現代醫學認
2017-03-11 18 -
針刺魚際、複溜治汗
魚際、複溜穴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獻早有記載。《針灸大成》載“魚際治傷寒汗不出”及“複溜治盜汗,汗流不止”,《攔江賦》說:“傷寒無汗,補合穀、瀉複溜”,《針灸集錦》也說魚際“調理肺氣,治外感風寒引起的身熱、頭痛”。 複溜穴出自《靈樞·本輸》
2017-03-11 17 -
泡腳療法治失眠
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泡腳療法是根據中醫辨治原則,利用內病外治的原理,選擇適當藥物,用水煎取汁液後浸泡雙腳,通過藥物對足部穴位及經絡的刺激滲透作用,達到防治疾病。
-
澤瀉——降脂良藥
現在患高血脂的患者越來越多,不但影響健康還會引發多種疾病。許多中藥在治療高血脂中顯示出獨特的優勢,能防治動脈硬化或兼有抗心絞痛、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壓等作用。其中澤瀉頗受青睞。 功擅利濕化痰 澤瀉,系多年生沼澤植物的塊莖。中醫認為,澤瀉有
2017-03-11 35 -
小心類似“感冒”的傳染病
感冒的症狀大多數人都很清楚。可是,你是否知道有一些疾病卻“打著感冒的幌子”,實際上是比感冒嚴重得多的疾病。常見的貌似感冒的疾病有: 流腦:流腦是流行性腦膜炎的簡稱,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多發于春季,兒童多見。臨床常以高熱、
2017-03-11 12 -
溫病百治 不離護陰
溫為陽邪,最易傷陰,在整個發病過程中,邪正的鬥爭,形成了溫熱亢盛——陰液損傷——邪熱更熾——津液更耗的惡性因果關係。可見津液的盛衰,決定了邪正鬥爭的勝負,直接關係到疾病的預後,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之說。在治療中,應以清熱護
2017-03-11 29 -
中醫臨證當理清、法明、方准、藥精
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學科。用中藥來治療疾病是中醫學最為特色、最為主要、最為傳統的治病方式之一。古往今來,中醫臨證都努力做到“立法嚴明、藥無虛用、辨之得當、效如桴鼓”。所以說,“理、法、方、藥”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也是中醫師業
2017-03-11 12 -
簡話桔梗湯
桔梗湯出自《金匱要略》:“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幹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桔梗湯由桔梗和甘草組成。 桔梗湯是治療肺癰的有效處方。組成僅二味,因其簡易而多被忽略。曹穎甫先生曰:“除痰之藥有鹼性者為長,故
-
中醫辨治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中,屬“肺氣虛弱,易感風寒”者,可見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稀分泌物,晨起稍遇風寒便發作;面色蒼白,見風就怕冷,鼻腔黏膜蒼白水腫,治宜采溫肺固表、祛風通竅為主。可用桂枝湯或玉屏風散加減。 “肺脾氣虛,水濕泛鼻”者,常見於學齡期兒童
2017-03-11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