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流腦的十二點建議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急性傳染病,病情發展迅速,應早發現早治療。若失於及時治療,病理則由衛分氣分轉入營血,此時較難治療,且易出現呼吸或迴圈衰竭而致死亡。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病人
2017-03-11 23 -
保健食品5大宣傳陷阱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警示,提醒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在選購保健食品、辨別保健食品宣傳真偽時,要特別注意五大非法宣傳陷阱: 一是“藥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聲稱治療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廣告往往誇大產品功效,含有絕對
2017-03-11 10 -
“藥罐”漏服藥 補救有章法
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目前還沒有治癒的辦法,依靠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但對於每天都要服藥一到數次的老“藥罐”來說,因日常工作忙碌,或年紀大記憶差,偶爾或經常性的漏服藥物,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麼,出現漏服藥物後
-
高考倒計時 科學飲食6步走
高考即將到來,考生們的飲食也應該進入倒計時,在這關鍵的時期,應該如何科學安排考生的膳食呢? 大補不如小補 在父母心中,高三是孩子關鍵的一年。因此在飲食上為孩子“充電”成為他們的共識。一些父母總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特意買來甲魚、鮑魚等高營
-
調和脾胃度考期
6月炎炎夏日,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將至,又有一批學子即將奔赴考場,經歷人生中重要的考驗。 在緊張的備考、應考時期,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五花八門的營養食譜,讓考生和家長無從選擇,同時也容易走進一些誤區。應如何通過飲食養生讓考生安心備考?出
-
從麻疹談伏邪
《內經》首次提出溫病病名,根據溫病初起是否有裡熱見證,及病證特點是否符合時令病邪的致病特點,把溫病分為新感溫病與伏氣溫病兩大類。 其中,伏氣溫病是指感邪後邪氣伏藏,過時而發,病發於裡的一類溫病。歷代醫家多以伏邪來解釋伏氣溫病,但有些醫家
-
應加強西醫中成藥知識培訓
中成藥一般都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驗證,療效確切,安全可靠,且相當一部分中成藥是OTC品種,具備服用簡便、安全、副作用小等特點,具備廣泛的應用基礎。而衛生部門又未限制西醫的中成藥處方權,西醫使用中成藥為患者治病保健已經相當普遍。有資料調查
-
中醫教學應直面臨床
中醫藥有療效,這是毋庸置疑的客觀現實。但半個多世紀以來,中醫臨床陣地在“萎縮”,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也是不容回避的現實。要實現復興中醫夢想,中醫學源自臨床、服務於臨床,只有順應臨床的中醫教育,才能培養出適合臨床的中醫師;只有直面臨床
2017-03-11 10 -
從風濕濁瘀論治疹瘡
每年春夏之交,氣候變化多端,地氣薰蒸,人體易感疫氣而患上疹瘡病,或表現為全身蕁麻疹樣,或表現為局部瘡瘍樣,或表現為奇癢疥瘡樣。總之,病人感覺瘙癢難受,甚至感染併發其他病症者。從風、濕、濁、瘀四個類型辨證論治疹瘡病,取得滿意療效。 風型疹
2017-03-11 12 -
中醫藥科普宣傳要抓教育,入基層
做好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首先要從教育入手,從學生抓起。對於小學生,可以將中醫藥科普知識編成兒歌、快板、繞口令等;出版關於中醫藥的兒童漫畫書籍;將中醫藥知識與動畫片、卡通片等兒童偏愛的電視節目相結合。對於中學生來說,知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
-
淺說服藥方法
中醫療效是歷代醫家討論研究的首要問題。藥物組方的配伍和用量固然重要,但是服藥方法也在中藥取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服藥時間。適時服藥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方面,具體服藥時間應根據胃腸的狀況、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來定。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
-
夏日良方六一散
進入炎夏,人們常會感到身熱口渴,心煩,小便不暢,有時還會出現嘔吐、泄瀉等中暑症狀。中醫學認為,暑即是熱,但暑熱多兼有濕,故統稱為“暑濕”。老百姓常說的“中暑”,其實從中醫的角度看,也有“中濕”的成分。中醫名方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濕的一則名
2017-03-11 12 -
何謂冬病夏治三伏補
所謂三伏補,是夏季三伏時節,根據氣候特點和人體情況,選用對證中藥湯劑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的方法。一般每天3次,每次20~30毫升。 頭伏時,可服用和衛溫肺湯,平日反復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反復發作者適用。衛氣是機
2017-03-11 21 -
巧用艾灸治冬病
許多虛寒性疾病易在冬季發病且不易治療,如反復咳嗽、哮喘、腰腿疼等,夏季天氣炎熱,自然界陽氣充盛,在治療上述虛寒性疾病的時候,在夏季借助自然界陽氣充盛的特點,採用補助陽氣的中藥,逼出隱藏在人體深處的寒氣,從而鼓舞正氣、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使
-
冬病夏治四種常用療法
一、天灸 天灸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上,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脈、調理臟腑功能的效果。 注意事項:三伏天每伏各貼藥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為鞏固效果,目前
-
粉刺勿愁 中成藥有方
尋常性痤瘡,即粉刺,又稱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發於面部及胸背部,是青少年時期常見的一種損美性皮膚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肺熱及血熱鬱滯肌膚,或過食膏梁厚味,致使脾胃積熱,上蘊肌膚,或肌膚不潔,熱毒雍盛所為
2017-03-11 10 -
辨清中成藥寒熱巧護心
在眾多心腦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已成為最嚴重的“殺手”之一。而在冠心病的內科藥物治療中,中成藥在改善冠心病臨床症狀的方面的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具有其他治療方法不可替代的優勢。目前,用於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主要分為三大類,即活血化瘀、芳香溫通、
2017-03-11 11 -
酒糟鼻自療10法
酒糟鼻又名玫瑰痤瘡,俗稱紅鼻子或紅鼻頭,是一種發生於面部的慢性皮膚炎症。主要症狀為鼻子潮紅,表面油膩發亮,持續存在伴有瘙癢、灼熱和疼痛感,鼻部毛細血管充血嚴重,肉眼可見明顯樹枝狀的毛細血管分支,最終鼻子表面出現大小不等的結節和凹凸不平的
-
止痛消炎膏的應用
臨床上常見局部扭傷疼痛,甚則紅腫劇痛,而內服藥治之不效,更有不接受內治者,用止痛消炎膏治之有效。累用累驗。 膏藥組成:芒硝、乳香、沒藥、白芷、細辛各等分,研為細末,拌勻,用醋調成糊狀即可。 使用方法:先將患處洗淨,然後將藥膏溫熱,趁熱外
-
中醫辨治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是指顏面抽搐,即眼瞼、嘴角及面頰肌肉抽搐,通常僅出現於一側。下面介紹中醫治療此症辨證分型。 肝氣抑鬱型 顏面抽搐,頭暈耳鳴,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鬧,每因情志波動而誘發。舌紅,苔薄白,脈弦緩。治療宜疏肝解鬱。藥用當歸10克,白芍12
2017-03-1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