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梅散治痢
痢疾有急性熱痢及休息久痢之分。臨證效方甚多。而獨以黃連與烏梅治痢,其源久遠。如《本經》載黃連主“腹痛腸*下痢”,《別錄》載烏梅“止下痢”皆獨用也。梁陶宏景之《補缺肘後方》治傷寒下痢,不能飲食,乃將黃連、烏梅2味組方,共研蜜丸服。唐孫思邈
2017-03-11 10 -
從仲景處方看藥物用量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完成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他創造了很多中藥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仲景處方精當,用藥嚴謹,尤其藥量增減變化更是出奇制勝。今不揣淺陋作一探討。 藥
-
青少年是慢性咽炎高發者
慢性咽炎系咽黏膜的慢性炎症,常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人感到咽部不適,有異物感、發癢、乾燥、微痛。分泌物有多有少,較粘稠,常附在咽後壁,引起刺激咳嗽。晨起常用力咳出咽部分泌物,還可引起噁心、嘔吐等現象。 導致該病的原因很多:如急性咽
2017-03-11 10 -
丘疹性蕁麻疹分兩型辨治
丘疹性蕁麻疹,中醫稱之為“水疥瘡”、“土風瘡”。西醫認為系昆蟲叮咬、環境變化,或胃腸道功能障礙,對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等)過敏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素體不足或胎體遺熱,以致濕熱內蘊,或因蚊蟲叮咬,或腸有蟲積,或因食魚腥動風之品,或因食
2017-03-11 10 -
中醫手法治兒童尺橈骨骨折
尺橈骨骨折為兒童常見骨折,於中1/3或下1/3處多發,由於前臂肌肉較多,有伸肌群、屈肌群、旋前肌和旋後肌等,骨折後可出現重疊、旋轉成角及側方移位,故整複較困難。 直接暴力如打擊、碰撞或間接暴力如跌倒摔傷均可產生尺橈骨骨折。《普濟方?折傷
2017-03-11 33 -
何謂經方
經方起源於上古用藥經驗總結:通過文獻及考古考證,經方起源於上古神農時代。神農時我們的祖先在神農時代,生活於大自然環境中,為了適應環境、認識大自然即用八綱(陰、陽、寒、熱、虛、實、表、裡)概念,體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
2017-03-11 24 -
中藥劑量大小 病情因素不可忽視
中醫治病辨證用藥應該在理、法、方、藥後加上一量字。認為“療效平平責之‘量’”,將中藥在方劑中的用量與療效的關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確,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而中藥用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舉足輕重,至關重要。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用量往往是
2017-03-11 31 -
馬錢子的毒與效
眾所周知,馬錢子的確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馬錢子有清熱散結、通絡止痛之功,可以治療風濕、類風濕、麻木癱瘓、跌打損傷和各種痛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肌無力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外用還可以治療痔瘡、癰疽等疾病。用量小,價格便宜。很多醫生都喜歡
2017-03-11 11 -
通法在肺系病的應用(上)
通《說文解字》:“通,達也。”通暢。《靈樞·營衛生會》:“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指藥物的宣發、疏散作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味厚則泄,薄則通。”湧泄、宣發、疏散、瀉下、祛瘀等治療方法的統稱。通法不單純指某一治法,凡是旨
-
慢性咽炎 五味中藥泡水喝
慢性咽喉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層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症。幹、癢、脹,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噁心,有異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說話稍多,過食刺激性食物,疲勞或天氣變化時加重。慢性咽喉炎的發病原因很多,如急性咽喉炎反復發作和鄰近器官疾病(慢性扁桃
-
震後擦傷酒精消毒有限
很多人雖幸運地躲過房倒屋塌的災難,卻會在皮膚上留下一些小的傷害,如皮膚擦傷、玻璃劃傷等,在驚魂未定之余多塗點酒精了事。殊不知,對待這些小的外傷,也應慎重,採取不同的方法處理。 由於酒精的刺激性強,75%的酒精可用於完整皮膚的消毒,不可用
2017-03-11 19 -
涼燥咳嗽略論
《內經》雲:“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若總論咳之病因,其原有二:一是自外而入者,《內經》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血證論》亦雲:“肺之氣,外合於皮毛而開竅於鼻,外證鼻塞,皮毛固閉而其氣反而內壅,嗆出
-
崴腳謹防留後患
崴腳又稱踝關節扭傷。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就會發生,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見。有人認為崴腳是小事,怕麻煩不上醫院,豈不知這樣做有時會引起後遺症,給日後行走留下後患。否則會出現以下症狀。 疼痛:是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表現。多見於扭傷造成踝關節骨折,
2017-03-11 11 -
震後外傷怎樣急救包紮
在外傷急救現場,不能只顧包紮表面看得到的傷口而忽略其他內在的損傷。 同樣是肢體上的傷口,有沒有合併骨折,其包紮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時,包紮應考慮到骨折部位的正確固定;同樣是軀體上的傷口,如果合併內部臟器的損傷,如肝破裂、腹腔內出血、
-
防風通聖丸可用於哪些病
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出於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為外散風邪、內清蘊熱的表裡雙解劑,由防風、麻黃、芥穗、薄荷、大黃、芒硝、滑石、生梔子、黃芩、連翹、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當歸、白術、甘草等17味藥物組成。方中以防風、麻黃
2017-03-11 22 -
攻補調導——中醫整體調治腫瘤原則
中醫藥在腫瘤治療的運用目前已相當廣泛,然而其作用也受到一些質疑。強調從臨床實踐體會出發,提出“正確理解中醫,讓中醫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觀點。 腫瘤是慢性病,它的治療過程是漫長的。目前沒有一種現代醫學治療手段可以貫穿其始終(如手
-
中醫臨床研究怎樣突出特色
近年來,隨著中醫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中醫臨床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醫臨床研究還存在諸多亂象和誤區,編造實驗資料者有之,用西醫之方法驗證中醫者有之,更有以中醫研究之名而做西醫研究之實者,致使中醫臨床研究與實際脫節,水準不
2017-03-11 15 -
服藥須防傷胃
服藥為什麼要分飯前服和飯後服呢?大體而言,飯前服藥吸收好,不傷胃,比如營養藥之類;而飯後服的藥劑則可能會傷胃了。之所以要在飯後服,是讓藥“走”在食物後,不致傷及空胃。那麼,有哪些常用西藥會傷胃呢? 抗生素:不少抗生素如口服四環素、紅黴素
-
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科技創新綱要(2013-2020年)
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是指在中醫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指導下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理論認識和技術方法,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健康文化。 近年來,隨著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工作逐步深入,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得到社會的認
2017-03-11 15 -
中成藥在基層大有可為
基本藥物在基層醫療單位的全面使用是基層醫療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學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照顧,並將個體與群體健康照顧融為一體。它依據服務于社區和家庭、維護與促進健康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