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母配貝母
知母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功;貝母性味苦,寒,歸肺、心經,具化痰止咳,清熱散結之功。都屬於肺經氣分藥。二者相伍即是二母散,出自《證治要訣類方》,原方配有生薑,治療咳嗽遇冷、遇熱發作。知母、貝母清肺化痰,潤肺
-
針刺配合貼敷治尾骨疼
尾骨疼之病因以意外挫傷和不當的坐姿壓迫尾骨周圍軟組織,形成慢性損傷二者最為常見。在尾骶聯合處有固定的壓痛點,坐硬板凳、咳嗽、排大便時症狀加重,其病程一般較長。筆者採用針刺八髎穴配合中藥貼敷壓痛點,取得良效。 針刺治療:選取1.5寸一次性毫
-
針灸配合刮痧、拔罐治胃脹
胃脹主要是由於各種病因影響到胃腑,使胃氣不能正常和降,氣機停滯于胃脘而形成的。《醫醇剩義·脹》:“胃為水穀之腑,職司出納。陰寒之氣上逆,水穀不能運行,故脹滿而胃痛。” 針灸治療胃病通常能夠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臨床上選用局部取穴與遠端取穴
2017-03-11 31 -
從治銀屑病體會藥以勝病
近代臨床大家張錫純明確提出:“用藥以勝病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用藥之道,貴因時、因地、因人活潑斟酌,以勝病為主,不必拘於成見也”。筆者臨證應用三種遞增方藥劑量之法,以“藥以勝病”思路治療銀屑病取得滿意療效。 案1 高某某,女,27歲。
2017-03-11 17 -
瓜蔞配牛蒡子
瓜蔞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功能清化痰熱,寬胸理氣,潤腸通便。牛蒡子性味苦、辛,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二者相伍,出自《醫宗金鑒》瓜蔞牛蒡湯(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山梔、金銀花、連翹、皂角刺)。原方治療乳
-
重用生甘草治復發性口腔潰瘍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亦名蜜甘(《本經》)、蜜草(《名醫別錄》)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具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功效。臨床上常用以補氣,調和諸藥,筆者取生甘草和中補虛,緩急解毒的功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多例
2017-03-11 34 -
仲景退黃十法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均有發黃的論述,並且于《金匱要略》中設專篇“黃疸病脈證並治”。對於發黃的治療,仲景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經驗。現將仲景退黃諸法簡要歸納如下。 解表退黃法 適用于陽明濕熱
2017-03-11 30 -
人參配代赭石
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代赭石性味苦,寒,歸肝、心經,平肝潛陽,降逆止血。二者相伍,可以大補元氣,引氣歸元,納氣平喘。張錫純認為“生赭石壓力最勝,能鎮胃氣、沖氣上逆,開胸隔、墜痰涎、止嘔
2017-03-11 17 -
鉤藤配薄荷
鉤藤配薄荷主治久咳不愈,是名老中醫祝諶予發掘的民間驗方。上世紀30年代曾治療一例久咳不愈的老年婦女,經多方醫治無效,後服用某民間驗方霍然而愈,索方觀之,僅用鉤藤、薄荷兩味,沸水沖後代茶頻飲。鉤藤甘寒,入肝、心包經,熄風解痙而輕清透熱;薄荷
-
中藥排石溶石療法切忌盲目
近年來,隨著結石發病率的不斷上升,加之中醫在結石的治療上療效確切,經驗豐富,求助於中醫治療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但是運用中藥治療結石切忌盲目。 排石、溶石療法是中醫治療結石的重要方法,但具體應用時要掌握好應用指征。一般來說,現代醫學把直徑小
2017-03-11 19 -
止嗽散應用兩則
“止嗽散”出自《醫學心悟》,是清代程鐘齡積30年治咳經驗之總結。書中述可治諸般咳嗽,藥物組成: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兩斤,甘草(炒)12兩,陳皮(水洗去白)一斤,共為末。每服3錢,開水調下,食後臨臥服,初
2017-03-11 10 -
痛瀉要方可用於慢性腸道疾病
腸易激綜合征是慢性腹瀉常見病因之一,本病特點是腸道本身無器質性病變,但腸道功能失調,表現為腹痛、腹瀉或便秘、黏液便,症狀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西醫治療往往難以奏效。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主要集中在“肝鬱脾虛”,肝鬱則
2017-03-11 11 -
產後身痛案
趙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診。2008年剖腹產手術後,由於產後護理不周受冷,導致關節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現翻身諸症加重,腹脹,脈沉無力,舌淡苔白。證屬產後真元大損,氣營兩虛,治宜益氣養血,溫通經絡。處方:黃芪15克,黨參1
-
黃梅天氣濕熱 消暑別選西瓜
“一周兩場雨,一場三天,一場四天。”這雖然是笑話,但是這就是梅雨期的特點。很多人這時候會出現食欲減退、困倦乏力、四肢沉重等表現。“黃梅天”空氣潮濕又悶熱,身體抵抗力會下降,如果存在不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更容易誘發疾病。黃梅天如何做好身體
2017-03-11 21 -
用腦過度易致腎虛
持續而緊張的用腦過後,人們常會感到頭昏腦漲甚至腰酸腰痛,即便調整坐姿,仍不能緩解不適,因為這時的腰痛和疲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腎虛引起的。 中醫說腦為髓之海,腎是主骨生髓的,用腦過度會導致髓海空虛,腎要“加班”來生髓,自然就被累虛了,這種因腎
2017-03-11 27 -
感冒後咳黃痰要清肺熱
感冒後咳嗽不止,同時有黃痰咳出,這是有肺熱的一種表現,應該服用一些具有清熱作用的中藥,如枇杷葉、浙貝母、連翹等。因此,用上述中藥製作而成的止咳中成藥就比較適合,等黃痰去除以後,再吃點開肺氣的杏仁。如果長時間不好,應該到醫院做細緻檢查,看是
2017-03-11 19 -
治熱性蕁麻疹
杭菊花、金銀花、牛蒡子、生地、赤芍、丹皮各10克,薄荷10克(後下),連翹12克,生石膏30克(先煎),蟬蛻、烏梢蛇各6克,僵蠶8克,蘆根30克。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一般3~5劑可愈。 治甲溝炎 白礬適量,將其研為細末,裝瓶備用
2017-03-11 19 -
巧用薔薇花清熱解暑
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入脾、肺、大腸三經,具有清熱解暑、止血止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侵襲、熱毒瀉痢等症。 1.鮮薔薇花4朵,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鮮薔薇花洗淨、切細;大米淘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薔薇花
-
桂枝湯治汗證效果佳
桂枝湯為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其治療作用廣泛,加減衍化的方劑很多,故有“群方之冠”的稱謂。 本方現代用法為:桂枝、芍藥、生薑各9克,炙甘草6克,大棗12個,水煎溫服,每日1劑,一般3~5天可愈。此方是治自汗和多汗的有效方劑,
-
少食多餐 老胃病不適合
得了胃病,一般醫生都會讓病人少食多餐。可是,對於老胃病來說,這是不合適的。 少食多餐晚上容易餓醒 “一天吃四五頓,為什麼晚上還會餓?時不時還會被餓醒!”在診室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胃病患者。少食多餐對於初發的胃病,可以改善脹痛的症狀,但是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