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連阿膠湯治失眠體會
不寐是臨床常見病症,或短或長,甚者常年難寐,病因有許多,總與陰陽不相交有關,正如《類證治裁·不寐》稱:“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少陰病篇“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
2017-03-11 17 -
重用玄參治療帶狀皰疹
玄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的根,亦名元參。味苦、甘、鹹,性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涼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療熱病煩渴、發斑、津傷便秘、咽喉腫痛等多種病症。筆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多例,療效頗佳,舉例如下
2017-03-11 17 -
木蝴蝶配柿蒂治梅核氣
木蝴蝶苦寒,性升,輕散理氣,為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藥,常用於治療咳嗽、喉痹等證,亦有疏肝止痛之效,如《本草綱目拾遺》曰:“治心氣痛,肝氣痛。”柿蒂苦平,性降,臨床常用以降逆順氣,《本草拾遺》曰:“蒂煮服之治噦氣。”柿蒂味苦降泄,專入胃經,善降
2017-03-11 15 -
疏肝和胃降氣治咳嗽
陳某,男,58歲。患者半年以來長期咳嗽、咽癢、痰難咳出,無胸悶、氣喘,曾自購阿莫西林、羅紅黴素口服,效果不顯。有中醫給予麻黃、葶藶子等宣肺止咳平喘中藥,咳嗽不減。拍胸片為肺紋理增粗,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靜脈滴注15天,咳嗽仍不見好轉。肝功能、
2017-03-11 14 -
當歸拈痛湯 濕熱疼腫之聖方
當歸拈痛湯,方書中有謂“東垣當歸拈痛湯”。考東垣著作,《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俱未載該方。《蘭室秘藏》在“腰痛門”中載有該方,名“拈痛湯”。《醫學發明》(節本)中也載有該方,方名“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的由來 李東垣的老師張元素
2017-03-11 40 -
妙用消風散趕走桃花癬
每年春天,當桃花盛開的時候,有些人的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也隨之出現色斑、乾燥、脫屑、瘙癢等情況,俗稱“桃花癬”。 雖然名為“癬”,但這並不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真菌感染”,而是特發於面部的脂溢性皮炎、單純糠疹、春季皮炎等皮膚病的總稱。主要表
2017-03-11 32 -
綜合療法治斑禿
“油風”是一種頭部毛髮突然發生斑塊狀脫落的慢性皮膚病,其特點是脫髮區感覺正常,無自覺症狀。其俗名為“鬼剃頭”,相當於西醫的斑禿。《外科正宗·油風》雲:“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髮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
-
厚朴溫中湯重在祛邪
趙守真在《治驗回憶錄》中載一案:劉健英,男,50歲。零陵芝城鎮人。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嘔則少安,發無定時,惟飲冷感寒即發。昨日又劇痛,遍及全腹,鳴聲上下相逐,喜嘔,欲飲熱湯。先以為胃中寒,服理中湯不效。再診,脈微細,舌白潤無苔,噫氣或吐
2017-03-11 21 -
玄參善治風熱頭痛
風熱中于陽絡,上擾清空,致血氣逆亂之頭痛,可用單味玄參治療,每取50克,煎濃汁500毫升溫飲,一次內服,屢用皆效。 2003年1月~2010年12月筆者觀察200余例,一般服藥3~5天即愈。如治王某,男,28歲。外感風熱,頭痛如裂,面赤,
-
肺朝百脈:肺使百脈如潮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對《內經》“肺朝百脈”一語的解釋,歷代多把“朝”字作“朝匯”、“匯歸”或“會合”解,將“肺朝百脈”注釋為“肺受百脈朝拜”或“百脈匯歸於肺”。
-
鎮肝潛陽藥
應用金石介貝之品,鎮肝潛陽以熄風。要選既具重鎮之效,又有降逆清熱之功的藥物,如生石膏、生石決明、生赭石、珍珠母、玳瑁等。生石膏辛大寒,具有涼肝、鎮肝兩方面的作用,共奏潛陽之功,此為該藥獨到之處,中風陽閉重證當加入方中。生赭石鎮肝降逆,並能
-
重用敗醬草治前列腺增生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黃花敗醬帶根全草。味苦,性平。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等疾病。筆者臨床上重用敗醬草治療慢性前列腺增生症多例,療效滿意。 劉某,男,76歲,20
2017-03-11 15 -
醒腦開竅藥
腦為髓海,稱元神之府,主持人體精神思維活動,靠五臟六腑之精血供養,具有主宰十二官安危的使命。肝風狂越,擾亂神明,損傷腦絡,或血溢腦竅,瘀滯神明之府,病發昏迷、昏憒,九竅閉塞,治用醒腦開竅之法。藥用牛黃、珍珠、麝香、菖蒲等。其中牛黃味甘苦相
2017-03-11 29 -
固本泄濁飲
組成 黨參20克,炙黃芪30克,紫河車15克,制首烏30克,熟地10克,菟絲子30克,蠶砂30克,萆薢10克,澤蘭15克,積雪草30克,六月雪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功效 培本護腎,化瘀泄濁。 主治 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 用法 水
-
益氣固脫藥
中臟腑若見神志昏憒,面紅如妝,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症,此屬陰竭于下,陽厥於上,陰陽互不維繫,真氣外泄,陰陽將要離絕,元氣敗脫之征。治療急用益元固脫之法,藥用西洋參、當歸身、沙參、枸杞子、蒸首烏、阿膠
-
升陷亦須重脾胃
近治高某,男,65歲,體力勞動者。於2011年1月13日外出受寒後出現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自服“去痛片”2片,“新康泰克”1粒,“羅紅黴素”4粒,當晚汗出、熱退、痛止,但突發眩暈,不敢少動。至次日下午眩暈漸止,但氣短不足以吸,胸悶、乏力
2017-03-11 15 -
食滯胃痛吐瀉 保和丸加減效好
筆者近日治一46歲患者,自述因進食辛辣刺激及油膩食物後即感脘腹脹痛,口幹口苦,噁心嘔吐,吐腐酸臭,瀉下急迫,裡急後重,痛苦難耐。自服保濟丸、健胃消食片症狀未見明顯改善。現除上症外,伴有泛吐酸水,胃脘灼熱,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查體劍突下壓
2017-03-11 26 -
益養肝陰藥
中風病急性期由於氣血逆亂,損血耗精,至恢復期必見虛證,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氣短懶言、神疲倦怠、眩暈耳鳴、肢體乏力、腰膝酸軟等症。治用益養肝腎藥物,可使肝血得以濡養,腎精得以填充,元氣得以恢復,諸症得以消除。藥用蒸首烏、枸杞子、懷牛膝、女貞子
-
治療面癱的三花湯
組成 菊花10克,銀花20克,紅花10克,防風50克,薄荷10克,羌活10克,蔓荊子10克,黨參30克,茯苓30克,夏枯草30克,甘草5克。 功效 祛風活絡,消腫散寒,扶正解毒。 主治 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陽明、少陽脈絡致各種類型面
2017-03-11 11 -
活血化瘀藥
活血化瘀為中風病常用治法,肝風妄動,擾亂氣血,內則清竅氣血瘀滯;外則肢體筋脈失養。故見口舌歪斜,言語謇澀,肢體拘攣,不能屈伸;手腳麻木,腫脹沉困,舌質黯,邊現瘀斑等症,此時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滯,開諸經絡的閉塞,展肢體的痿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