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是臨床常見病症, 或短或長, 甚者常年難寐, 病因有許多, 總與陰陽不相交有關, 正如《類證治裁·不寐》稱:“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 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 不寐者, 病在陽不交陰也。 ”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少陰病篇“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 不得臥, 黃連阿膠湯主之”, 由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組成。 仲景設本方為治少陰腎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腎不交之證, 即少陰熱化證而設, 有育陰清熱, 交通心腎之功用。 方中黃連、黃芩清心火, 除煩熱, 有黃連解毒湯之意, 直清心肝之實火;芍藥、阿膠滋肝腎之陰血,
黃連阿膠湯治療失眠, 心煩不寧, 舌紅, 脈細數或弦是其辨證要點。 劉渡舟認為:“此證每晚當陽入于陰之時,則煩甚而不能臥寐。 ”(《傷寒論詮釋》)臨證或見口幹, 或喜涼飲或幹而不欲飲, 五心煩熱, 汗出等, 總不離躁而不安。
黃連阿膠湯苦寒黏膩, 中病即止, 不可久服, 恐有傷胃礙脾之嫌;病之大勢已去, 即更滋陰降火之輕劑天王補心丹, 清中有補, 或易為丹梔逍遙散, 清熱除煩, 疏肝理脾, 總為陽能入于陰, 陰陽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