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中益氣湯治療皮膚病案2則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由黃芪、人參(黨參)、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組成。功效調補脾胃,升陽益氣。筆者臨床中用治某些皮膚病,獲效顯著。 阿夫他口炎 賈某,男,37歲。2009年4月21日初診。上下唇內側發生5處約綠豆粒大圓
2017-03-11 358 -
寒 疝
吳某某,男,27歲,本院學生。1982年8月20日初診:以上腹部陣發性絞痛伴腹脹、嘔吐6天入院,經查診斷為“粘連性不全性高位腸梗阻”,即予禁食、胃腸減壓、針刺足三裡、按摩,並先後給中藥粘連緩解湯、甘遂大黃散、旋覆代赭湯等上注下灌。連續治療
-
補肝氣溫肝陽小議
臟腑為病,皆有寒熱虛實,溫清補瀉異途,其理甚明,但前人亦有倡“肝無補法”一說者,故景嶽《質疑錄》特辟專題以論之,指出“不知肝氣有餘不可補,補則氣滯而不舒,非雲血之不可補也”。“肝血不足……而可以不補乎?然補肝血,又莫如滋腎水。水者,木之母
-
中西醫結合治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簡稱真紅(PV),是因造血幹細胞異常克隆增殖引起的疾病,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範疇。患者表現為皮膚黏膜呈絳紅色,尤以兩頰、口唇、眼結合膜,手掌等處顯著,常伴有暈眩、頭脹痛、有出血傾向,或血栓形成、脾腫大、高血壓等特點。外周血
2017-03-11 14 -
定期做腸鏡早除腸息肉
家族性息肉病以息肉的個數來確診的。一般來說,2~99個為腸息肉,100個以上就算家族性息肉病。專家表示,家族性息肉病的嚴重性就在於會癌變,而且癌變往往是多發性,喜歡往淋巴結、肝臟轉移。 雖然大腸裡掛滿了息肉,其初期並沒有太多的症狀。等到中
2017-03-11 10 -
慢性咳喘宜斂補
慢性咳喘多見於慢性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其發病特點主要系肺、脾、腎三髒虛損為本,氣逆咳喘、痰濕壅盛為標,筆者認為治療此病宜斂補,不宜宣洩。 慢性氣管炎、哮喘主要表現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傷肺氣,肺氣不收斂又導致咳、喘日久不愈,重
2017-03-11 12 -
急腹症緊急處理五要素
由於引起急腹痛的原因很多,疾病的發展過程各有不同,所以當出現疼痛情況時,應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和處理。在送醫院之前,可以做一些早期處理。 急腹症是多種以急性腹痛為主要特徵的腹腔病症的總稱,症見腹痛、腹脹、嘔吐及大小便異常、寒熱出汗等。常見
2017-03-11 11 -
"小承氣湯"加"甘遂"--周總理逝世前維繫生命的藥
就像小承氣湯一樣,有點大黃、厚樸、枳實,還有點行氣的藥。頭一天晚上沒解決問題……所以第二天我就把我們拿手的拿去了。大黃、厚樸、枳實,還加上甘遂,同時也先給點油,還打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這一下就行了。 1975年末,周恩來總理膀胱癌已經到了
-
國醫大師治膽石症驗方
從中醫的病機來分析,膽石的形成多因長期肝氣鬱結,進而化濕蘊熱,濕熱交阻,致使膽液蒸熬凝結成石。從中醫辨證分型上看,與膽道感染相似。若膽石處於靜止狀態,可表現為"有病無證",在膽絞痛發作時表現為肝鬱氣滯。如併發感染,則表現為濕熱或毒熱。 膽
2017-03-11 15 -
闌尾炎不要掉以輕心
闌尾炎是腹部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數闌尾炎病人能及時就醫,獲得良好治療。但是,有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處理不當,則會出現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到目前為止,急性闌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 闌尾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見,2
-
吳咸中大師治急性闌尾炎秘方
急性闌尾炎的基本病機是氣血郁滯,鬱久化熱,熱腐成膿,故其治則基本是活血化淤、清熱解毒、通裡攻下、排膿消腫。根據這個原則,對各類型闌尾炎可以採用通用的基本處方,然後根據病情隨證加減。 吳咸中教授在《急腹症方藥詮釋》一書中指出:"急性闌尾炎的
2017-03-11 29 -
重用玄參治冠心病心絞痛
玄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的根。味苦、甘、鹹,性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化瘀解毒之功效。筆者臨床上重用玄參治療便秘,咽喉腫痛,帶狀皰疹,冠心病心絞痛等多種疾病,療效滿意。 患者王某,女,62歲,2010年12月05日就診。患
-
馮世綸大青龍湯治失眠
失眠為臨床常見症,屬於中醫不寐範疇,《傷寒雜病論》對不寐論述頗多,記載的多個方證至今為臨床常用,如酸棗仁湯證、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證等。筆者在跟隨經方名家馮世綸教授學習中,深刻體會了臨床經方辨證的重要性。今總結一例馮世綸用大青龍東加味治療不寐
2017-03-11 22 -
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現代社會,生活的高節奏、高效率,飲食的高營養、高蛋白、高嘌呤,導致很多人出現關節疼痛等痛風症。人體內每天都會有尿酸產生,同時也有等量尿酸排出體外,以保持平衡狀態。一旦體內酸堿失衡,尿酸濃度就會增加形成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 尿酸
2017-03-11 10 -
安胎中藥也要辨證選用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之功,多用於肝腎精血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常與阿膠、川續斷、菟絲子等同用。 砂仁:性溫,味辛,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適用於妊娠初期胃氣上逆所致之胸悶嘔吐、胎動不安等
-
天真丹治癃閉案
天真丹出自《醫學發明》,原方組成為沉香、巴戟(酒浸,去心)、茴香(鹽炒香,去鹽用)、萆薢(酒浸,炒)、胡蘆巴(炒香)、破故紙(炒香)、杜仲(炒去絲)、牽牛(鹽炒香黑,去鹽)、琥珀各30克,肉桂15克。上十味,共為細末,用原浸藥酒打麵糊為丸
-
當歸四逆東加味治下肢痛
下肢疼痛是臨床常見病症,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患者以雙下肢或單下肢疼痛為主,疼痛下至腳尖、上至腰椎處,有劇痛、隱痛、持續性疼痛,部分患者有麻木重感。食欲稍減,大小便無改變。 基本方:當歸15克,細辛2克,木通5克,桂枝20克,白芍15克,
2017-03-11 30 -
歷代名家對呃逆辨證治療
呃逆,古代中醫稱作“噦”。早在兩千多年前,《內經》中就有“胃為氣逆、為噦”的記載,認為“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複出於胃,故為噦”,病深者,其為噦”。可見當時中醫已經認識到,受寒與
-
牛蒡子配山藥
牛蒡子性味苦、辛,寒,歸肺、胃經,具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散腫之功。山藥性味甘,平,歸肺、脾、腎經,具益氣養陰,補肺脾腎之功。二者相伍,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認為山藥可以補肺脾腎之氣,多服久服,或有壅滯,而牛蒡子性較滑利,又能降
2017-03-11 14 -
梅丸治復發性口腔潰瘍
杜某,男,30歲,2010年8月13號初診。3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散在口腔潰瘍,纏綿難愈,夏秋季節最易復發,重則影響進食與睡眠,發病期間常服用三黃片、黃連上清片,以及中藥湯劑等治療,效果欠佳。診見:兩側口腔黏膜潰瘍3處,呈橢圓形,中央凹陷,
2017-03-11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