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別讓柳絮“添堵”
近來楊柳吐青,正是出遊的好時機。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空氣中飄著白色的絮狀物(柳絮)。不少過敏體質的女性在踏青過後,就出現了皮膚紅腫、刺癢的情況,這就是小小柳絮惹的禍。 其實柳絮本身並不會導致過敏,但柳絮在空氣中會和某些成分結合形成過敏源
-
“洗洗澡”能提振精氣神
鏡子長期不用,就會慢慢覆上一層灰塵,故而高僧機辯時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屋裡長期不掃,就會塵埃沉積、蛛網繞梁,因此才有了古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警言;身子不清洗,就會讓雜質、細菌等在皮膚上安居、滋生,最終產生不適症狀甚至疾
2017-03-11 12 -
口腔潰瘍的中醫治療
口腔潰瘍是一種最常見的反復發作的口腔黏膜潰瘍性損害,多發於唇、頰、前庭溝、舌尖、舌側緣等處黏膜,伴有銳痛。一般7~10天痊癒,但也有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者,故稱復發性口瘡。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近年來認為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口
-
中藥薰蒸法治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又稱貝爾麻痹,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所致的周圍性面癱。中醫屬“面癱”,又稱“口僻”、“口眼喎斜”。以患側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等為主症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絕大多數為一側性,
2017-03-11 26 -
讓中醫適宜技術覆蓋農村
隨著醫改政策的逐步深入,以及國家對中醫藥發展不斷促進和扶持,中醫適宜技術在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預防保健和臨床醫療服務中發揮出特色優勢和重要作用,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作為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網底”的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在中
2017-03-11 12 -
別忘喚醒體內的“好醫生”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但這個道理有些人就是轉不過彎來。他們不懂得,人的健康和生命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體外的醫生不明智、更不科學。 世上的醫生有兩種,一種在醫院裡工作,另一種則在身體裡。每一個人體內都有這樣的醫生,出
-
慢性雜病培補腎陽
腎中真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中醫所稱的慢性雜病包括多種病程較長、體氣偏虛的疾患。這些疾病在辨證論治上雖涉及的臟腑較多,但在久治不愈、纏綿難愈的情況下,有不少患者每多出現腎陽虛衰的徵象,經採用“培補腎陽”法後往往取得顯著的效果。“腎
-
甘桔湯治咽喉腫痛
甘桔湯由甘草、桔梗兩味中藥組成,首見於《傷寒論》,原名桔梗湯,治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後被《溫病條辨》引用治療“溫病少陰咽痛者”。有醫家認為甘桔湯是治療咽痛的通用方,如《醫學心悟》中說:“凡咽痛,通用甘桔湯”。以甘桔湯治咽喉腫痛常
2017-03-11 11 -
中醫科學中的數學理論
探索世界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數學理論。要研究中醫,就必須解釋好中醫,傳統醫學(中醫)與現代醫學(西醫)的根本區別:兩者在思維觀與方法論上的根本不同,中醫主要採用整體、生態、非線性思維觀,西醫是系統、分解、循證的思維觀。中醫的方法論是調和論、
2017-03-11 10 -
構建四診研究的科技創新體系
中醫四診設備就是要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融合電腦資訊技術、電子工程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研製開發具有中醫特色的智慧化、量化、視覺化及示範化的診療設備,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建立中醫診療技術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構建中
2017-03-11 12 -
養陰清熱治硬紅斑
硬紅斑主要表現為小腿屈側結節性紅斑。西醫認為是一種皮膚結核或結核疹,部分患者的其他臟器可能存在結核病灶。中醫認為本病多由三陰虧損,虛熱挾痰濕交阻肌膚,導致氣滯血瘀而形成。本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以小腿下段屈側面最為多見,有的輕度腫脹,皮損
2017-03-11 10 -
中醫診斷應從“面”到“點”
中醫診斷就是醫生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診察後作出的正確判定。《素問·風論》曰:“願聞其診及其病能。”診斷包括四診和辨證兩個過程。即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瞭解病情,並據此進行辨證,對疾病作出判斷。隨著中西醫結合的發展,現代的物理和化學等檢查,
-
頸椎病按摩有禁忌
按摩治療原理複雜:手法推拿按摩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的活動幅度,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的粘連,並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緩解對神經、血管的刺激與壓迫,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從而達到舒經活絡、解痙止痛、緩
-
皮脂溢出症分兩型辨治
皮脂溢出症,中醫稱之為“白屑風”,認為本病多由風邪侵入毛孔,鬱久血燥,肌膚失養所致。臨床上一般將本病分為油性皮脂溢和幹性皮脂溢兩種。前者皮脂分泌旺盛,在頭皮、前額和鼻翼等處非常油膩,常伴發痤瘡、粉刺,易繼發脂溢性皮炎、毛囊炎或脫髮。後者
2017-03-11 13 -
方藥量效關係的影響因素
方藥量效關係有諸多影響因素,從藥材和飲片的角度而言,包括藥材的品質、藥物炮製等;從處方角度而言,包括劑型、煎煮和服藥方法等。以方藥的煎煮、服法等為例,以抛磚引玉,探討方藥量效關係的影響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煎煮對方藥量效關係的影響 清代徐
2017-03-11 15 -
西學中重在轉變觀念
各地中醫醫院根據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開展西學中的培訓已成常規,此舉提高了中醫醫院西醫臨床醫師的中醫藥理論素養和業務技能,彰顯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優勢,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然而,西學中有很多困惑,西學
2017-03-11 11 -
高考臨近 減壓7法
臨近高考,孩子越來越焦慮,變得不愛說話,回家就忙著看書寫作業,人也越來越瘦。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75%的考生在臨考前都有緊張、焦慮、恐慌情緒。所以說,考生在高考前積極調試、減輕心理壓力是非常必要的。希望以下心理調節法能夠幫助考生遠離考前
2017-03-11 10 -
治呃逆試試丁香
丁香,別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實)、丁子香。夏、秋季開花,濃香撲鼻。丁香含揮發油(丁香油)。丁香油中14%~21%為丁香酚、乙烯丁香酚、B-丁香烯、甲基正戊基酮、甲基正庚基酮、水楊酸甲脂等,故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在古代,它曾用
-
中醫治病應有個副醫囑
副醫囑就是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醫囑之外的必要提醒,讓患者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個積極的配合作用,減少不必要的醫療過失,盡可能地使其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樣的醫囑,我們稱之為副醫囑。常見的副醫囑有:心理提示、服藥反應、忌口等。 中醫治病是一個系統
2017-03-11 18 -
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元氣乃人體生命健康之本,而元氣之充足,須賴脾胃之滋養,故脾胃傷,則元氣易衰……由於“脾主運化水穀之精微”,其運化功能全賴脾氣之健……脾虛涉及它髒,首先是肝……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可形成胃實證……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自20世紀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