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敷臍法治糖尿病出汗異常
梁某,男,56歲。空腹血糖波動在4.1毫摩爾/升~9.3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波動在10毫摩爾/升~19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在8.2%左右,血尿常規、電解質、甲狀腺功能及血壓基本正常。 患者自述近8個月來,不明原因出現陣發性潮熱
-
款冬花愈張籍久咳
唐代著名詩人張藉,因家境貧寒,一生體弱多病,後還因患眼疾而失明,在當時有“貧病詩人”之稱。 一次,張籍外感風寒,連續數日咳嗽不絕,因無錢醫治,病情日漸加重。因咳嗽苦惱不堪的他忽然記起一位僧人曾告訴他,有一種叫款冬花的中藥治療久咳特別有效
2017-11-18 14 -
薑維忽患心絞痛 氣閉血瘀功未成
《三國演義》第119回說道,劉後主降魏後,蜀將薑維假降魏國大將鐘會,兩人策劃謀反,假設宴會,請諸將飲宴。宴飲數巡後,會困諸將于宮中,嚴兵禁守,準備坑埋。鐘會令姜維領武士往殺諸魏將,“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
2017-11-18 11 -
補氣藥人參與黃芪的使用區別
人參與黃芪是臨床上常用的補氣藥,這是眾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補氣藥,為什麼又要區別使用呢?因為人參與黃芪除了補氣之外,還分別具有其他功效。如果不區別使用,就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再則,用之不當,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
-
中醫觀額診病
額頭位於面部的上端,屬八卦中離火的位置,額赤是上焦熱,下頜赤是下焦熱。 長期患有高血壓或頭痛頭暈的人,多在額頭中間有一條直紋。額頭發黑,病重,前腦葉的變化表現在額部,該處發現紫黑色斑點是病情嚴重的表現。橫結腸有大便停滯,這時額的上部會出現
2017-11-18 12 -
中醫觀鼻子診病
鼻位於面部的中間,屬八卦中坤土的位置,脾胃主土,所以脾胃的病變都反應在鼻子上。但從鼻子各部位出現的變化,也可測知其他臟腑的問題,鼻粱的位置上若有黑色斑痕出現,很可能是腸胃出現淤血或痔瘡嚴重。 鼻頭顏色潮紅,皮脂溢出,多為酒糟鼻。 鼻頭色
2017-11-18 11 -
老年人便秘補氣增液通便驗方
補氣增液通便方處方:黃芪30克,生白術40克,黨參30克,熟地80克,當歸20克,女貞子30克,桑葚子30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黑芝麻仁70克,枳實20克,火麻仁30克,甘草6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諸藥文火慢煎2小時後,取汁
2017-11-18 44 -
潤肺小驗方
中醫認為秋冬時燥氣滋蔓,濕氣未退,易傷人肺氣,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因此在秋冬時要首防肺病。可用麥冬30克,菊花15克,煎水代茶飲用,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是防治肺燥的良好保健飲品。
2017-11-18 10 -
氣虛血瘀的科學內涵
血栓阻塞血管後血管收縮,或動脈硬化阻塞血管後,下游的血管和周圍組織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氧氣和營養成分減少、ATP合成酶相關蛋白低表達、ATP的降價增加,導致ATP含量的降低。ATP含量的降低不僅可引起細胞骨架的降解,還可以影響細胞
-
丁酉年三因司天方蓯蓉牛膝湯臨床應用
2017年為丁酉年,運氣為木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素問·氣交變大論》載:“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複則病寒熱,瘡瘍痱胗癰痤……咳而鼽。” 丁酉年運氣主方——蓯蓉牛膝湯: 肉蓯蓉、牛膝、
2017-11-08 10 -
育陰消斑飲主治絡損血溢型紫癜
組成:生地黃20~30克,玄參20~30克,枸杞15~20克,旱蓮草20克,當歸9~15克,紫丹參20克,牡丹皮9克,赤芍20克,茜草15克,益母草20克,紫草20克,三七粉4~6克(早晚分沖),板藍根20克,槐花20克。 功效:養陰清
2017-11-06 12 -
平衡陰陽重治肝 病情頑固重化瘀
高血壓病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它最大的危害是損傷終端器官,誘發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本病的發生是由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致,其病理基礎是肝腎陰虛,陽亢失度,病性有虛實之別。虛證多為陰精虧損,氣血虛乏或陰陽兩虛;實證多為風、火、痰、瘀
2017-11-04 11 -
婦科四病痛症辨治
大凡病者,以痛為最苦,故有痛苦一詞。在婦科經、帶、胎、產的生理過程中,最常見到的病症便是疼痛。故臨床時,對痛症的治療,必須要認真總結探討,以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水準。 對於痛症的病因,許多醫家常以不通則痛加以論述。近幾年來,隨著對活血化瘀法
2017-11-04 13 -
範文甫 精細辨證故事
近代名醫範文甫診病處處留心,常能從細枝末節中察出病源。有一人家全家人均患皮疹,其他醫者用硫黃等治療,卻更加嚴重。範文甫至其家,見其水缸蓋上放有許多曬制信石,問:“闔家吃此水乎?”答曰:“不差。”範文甫由此認定這家人的病是信石之毒所致,唯
-
藥對與方劑的關係
藥對與方劑,既屬於不同範疇,但又有很密切的關係。 藥對,僅限定於兩味藥組成;方劑,一般藥味較多,但也有少數方劑僅由兩味藥組成。藥對有其特定的組成、功效與應用規律,它介乎中藥與方劑之間,起著橋樑、過渡的作用。方劑有其特定的組方原則(如君臣
-
常見外用藥對
1.白礬配黃丹 白磯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黃丹則具解毒止癢,收斂生肌之功。兩藥各等分研末外敷,可治療腫惡瘡,為外科常用之方。有解毒消腫,生肌收口之功。 2.膽礬配僵蠶 膽磯酸辛而寒,有強烈的湧吐作用,能湧吐風 痰;白僵蠶咸辛而平,能
2017-11-03 10 -
常見收斂藥對
收斂固澀藥多系酸澀味,用治滑脫證(多汗、久咳、久瀉、遺精、崩漏、帶下等),即“澀以固脫”之意。 1.五味子配五倍子 五味子以酸為主,五倍子以澀為主,兩藥皆效佳面廣之收斂藥,合用則功力倍增,尤對久咳、久瀉為宜,古方如玉關丸。 2.麻黃根配
-
常見安神鎮驚藥對
心火旺或心氣虛則煩躁、昏亂;肝陽亢(兼及肝火、肝風)則眩暈、痙厥;痰迷心竅則神志昏迷。治宜安神、鎮驚、開竅。 1.酸棗仁配遠志 酸棗仁味酸性收,補肝益膽,寧心安神,其中生棗仁泄肝膽之熱以安神,炒棗仁養肝血以安神;遠志通腎氣,上達於心,助
2017-11-03 12 -
常見止血藥對
出血諸證,總稱血證。止血,需審因論治。血熱妄行者,需涼血止血;血瘀者,需祛瘀止血;因寒者,需溫經止血;收斂止血雖稱通用,但須防留瘀之弊。 1.續斷與艾葉 續斷補肝腎,止血兼能安胎;艾葉性溫而香,止血安胎之中又能溫行氣血以調經。合用則溫經
2017-11-03 10 -
常見活血化瘀藥對
活血化瘀藥用治血瘀,如疼痛、腫塊、跌打損傷、癰疽初起、痛經閉經等,見於臨床各科。近代之心、腦及周圍血管疾病,亦多用之治療。 1.桃仁配紅花 桃仁破血行瘀,偏治下腹部有形之瘀,如膀胱蓄血之類;紅花活血祛瘀,偏於散全身無定處之瘀。合用則有協
2017-11-0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