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草和紫蘇葉泡腳功效好不好?
艾葉和紫蘇葉都是比較常見的植物,同時它們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來泡腳。有很好的去除疲勞的作用,另外還有不錯的驅寒保暖的效果,能夠促進血液迴圈,對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都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可以每天用這樣的藥材來泡一泡腳。
2018-01-17 360 -
扁蘚淨治療扁平苔蘚
組成:銀花15克,連翹15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黃芩12克,黃連10克,黃柏12克,赤芍12克,丹皮20克,知母12克,玄參12克,烏梅12克,五味子12克,苦參25克,白鮮皮30克,土茯苓30克,地膚子30克,蟬衣6克,
2018-01-18 14 -
溫養法源流及臨床應用
溫法,就是運用具有辛熱、溫散、補陽作用的藥物以及艾灸等療法以治療寒證的方法,又稱“祛寒法”“溫裡法”,為中醫治療八法之一。養,攝養、保養、調治、調養是也。溫養法,是溫法(溫散、溫運、溫陽、溫補)與調養結合,兼具散寒扶陽、溫養氣血、溫通經
2018-01-18 11 -
止血良藥紫珠草
紫珠草為馬鞭草科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性平和微涼微甘,無毒,歸肝、肺、胃經,有散瘀止血、解毒療瘡等功效,為治療諸多血證、毒熱證、燒燙傷、蟲咬傷之重要藥物。 考紫珠草一味,《本草拾遺》有載:“解諸毒物,癰疽,喉痹,飛屍蠱毒,毒腫,下瘺,蛇
2018-01-18 97 -
糖尿病外洗方
藥用川芎30克,乳香30克,路路通60克,牛膝30克,蘇木30克,薄荷(後下)6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鐘外洗患足。 本方具有行血消腫,化濁通絡的功效,適用於糖尿病足早期未見潰爛者,或潰瘍已癒合者,同時適用于糖尿病併發周圍神經病
-
脈診不應只以遲數分寒熱
脈診,是中醫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千年來,因脈診的重要性和難以掌握性,歷代醫家所著論述累牘充棟。關於脈之提綱,不同醫籍之中各有不同說法。《內經》中以“緩急大小滑澀”為諸脈之綱領,《難經》則曰“浮沉長短滑澀”,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弦
-
蒲公英來歷的傳說
相傳,有一位未婚的姑娘,因患了乳癰,胸部紅腫痛癢,但又羞於開口。姑娘的母親知道後,嘀咕道:“一個未婚姑娘家怎麼會染上奶瘡呢?”姑娘有口難言,煩悶抑鬱,趁午間母親熟睡後,便來到河邊欲投河自盡。 當時河邊正好有個姓蒲的漁翁在捕魚,發現姑娘投
-
白芨名稱的由來
相傳有位將官,保護皇帝從關外回京,在山海關口為掩護皇帝進關,與外族番將大戰。但終因疲勞過度、寡不敵眾被敵人刀箭所傷。被關內將士救下時身負重傷、傷痕累累。皇帝得知將官負傷,馬上命令太醫搶救。然而將官肺部被箭射穿,呼吸急促、口吐血沫,太醫也
-
甘草頌
生於沙漠丘陵,長在荒原山坳。 春秋採挖出土,惠及男女老少。 立地甘願為草,頂天又是國老。 榮辱不驚,遑論低高。 從不張揚自傲,樸實型根苗。 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胃之竅。 清熱解毒,益氣和中,名列上品,盡顯本色療效。 諸藥皆調,哪裡用之都恰
-
淺談名醫成長三要素
中醫藥傳承至今,綿延不斷,可以說名家輩出,大家耳熟能詳者,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這些名醫大家,成就斐然、名貫古今。千百年來其療效、其學術、其思想,均已經通過他們留給後人的著作、遺聞故事等而流傳千古,讓無數人受
-
白蘿蔔汁助愈王安石頭痛
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患有偏頭痛,經常發作,疼痛難忍。一次上朝議事時,王安石偏頭痛發作,痛不可忍。宋神宗讓人送王安石去休息,讓太監用一個用小金杯裝了秘制藥液給王安石,並告訴他這是御用的滴鼻液,需要昂頭滴進鼻腔。如果左邊偏頭痛,用
-
贊中醫
中醫中醫,不偏不倚。 博大精深,充滿哲學智慧。 你對宇宙萬物的思考,都化在了陰陽五行裡。 你像兵法那樣詭秘,卻在衣食住行裡。 中醫中醫,不離不棄。 延續文脈,承載華夏記憶。 你對健康幸福的追求,都體現在整體辨證裡。 你像母愛一樣慈祥,卻
-
中醫“以毒攻毒”漫談
傳說,古時候有個美麗的姑娘,因為得了“麻風病”竟變得面如凶獅,手如鷹爪,人們叫她"麻風女"。她尋遍名醫,終不見效,於是就自尋短見,喝了用毒蛇浸泡的白酒。不料想酒醉醒來,頓時覺得病情好轉,從此她就經常飲用蛇酒,果然她的病漸漸痊癒了。事情傳
-
祛濕健脾減肥中藥配方是什麼
身體濕氣過重,對健康影響比較大,這時候可以通過一定的中藥方子來進行調理,能夠取得不錯的健脾祛濕的功效,對於食欲不良、大便不成形、消化功能下降,都有很好的調理的作用,另外能夠改善身體的免疫力水準,避免出現疾病的情況,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濕氣
2017-12-29 113 -
冬吃蘿蔔雖好 但也有禁忌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冬天也正是吃蘿蔔的好季節。蘿蔔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等功效。現代研究也發現,蘿蔔中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但冬吃蘿蔔雖好,但不能亂吃。 胡蘿蔔、白蘿蔔不要一起食用 雖
-
泥丸收神治癒李世民病患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作戰中,打得不順,連驚帶嚇,肝鬱火旺,整日神志恍惚,疑神疑鬼。御醫遍試百方,還是沒有辦法,只好出榜招賢。 一天,一個窮郎中揭了榜。他診過唐太宗的脈象,提出要四十九個人,幫其製藥。這四十九個人,足足折騰了十八天,最後用挖
-
黃芩治好李時珍嚴重肺部疾患
據資料記載,李時珍20歲那年,因患感冒咳嗽,日久不愈,漸至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煩躁口渴多飲,寢食幾廢,六脈浮洪。當時服了各種藥物柴胡、麥門冬等月餘,均無效果,病情越加嚴重,皆認為必死無疑。其父李言聞根據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用黃芩治
-
溫潛法治療不寐經驗
不寐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疾病,俗稱失眠。患者多表現為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多夢等。歷代醫家對不寐均有論述,且治療方法豐富。不寐的病機可總體概括為“陽不入陰,陰陽失交”,包括陰虛不能納陽,或陽盛不
2017-12-26 11 -
升陽散結巧治癃閉
癃閉,主要表現是小便點滴而下,或點滴全無,小腹脹或疼痛,但尿道無痛感,可緩慢發作或突然發作。常見於老年急慢性前列腺炎或膀胱炎,為泌尿系急症。嚴重時併發心衰、腎衰。 李某,男,86歲,2017年3月21日就診。半年前因小便點滴不利,尿等待
-
酸甘化陰法的源流與臨證應用
近代學者認為,五味合化是由五味藥性理論發展而來的一種配伍思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藥性和滋味配伍使用後,可以產生新的功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提出“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正是酸甘化陰的起源。漢代張仲景在酸甘化陰的指導
2017-12-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