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補益藥對
補益藥,用治虛證,故又稱補虛藥。虛證一般分陰陽與氣血,故補益藥亦分四類:補氣藥治氣虛,補血藥治血虛,補陽藥治陽虛,補陰藥治陰虛。兼有兩種以上虛者(如氣血、氣陰、陰陽),宜兼用兩類補益藥。補藥之中多配伍一兩味理氣藥,以免滋膩礙胃。 1.黨
-
常見止咳化痰藥對
咳喘多兼痰,故本類藥一般分止咳平喘與化痰(祛痰)兩類。痰,又分濕痰、熱痰、寒痰、風痰(有神經系統的見症)及痰核等類型,皆可用化痰藥治之。 1.旋覆花配海浮石 旋覆花辛溫開肺,消痰利水,降氣止嘔,主治痰氣阻滯之氣逆喘咳;海浮石清肺化痰,軟
2017-11-03 17 -
常見理氣止痛藥對
理氣,又稱利氣、行氣、解鬱,用治氣滯諸證。氣滯則不通,故多有痞滿、疼痛。一般分為脾胃氣滯(見症多在脘腹)、肝鬱(見症在脅肋、少腹、乳、睾等處)及肺經氣滯(胸痛、咳逆)三類。 1.青皮配陳皮 陳皮理氣和胃,兼能化痰,偏人脾肺而行右;青皮破
-
常見攻下藥對
攻下藥,具有通裡、瀉下的特性,用治裡實證。便秘之外,尚兼痞滿等症狀,如與宿食、瘀血、痰飲內結,則更多變證。一般分攻下、潤下與峻下三類。 1.大黃配芒硝 大黃苦寒,泄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且能散血消癰;芒硝成寒,泄熱導滯,軟堅潤燥。合用則
2017-11-03 12 -
常見溫裡藥對
藥性溫熱可用治裡寒之藥,稱溫裡藥。一般分兩型:中寒者見脘腹冷痛,嘔吐瀉利;陽衰陰寒內盛則畏寒肢冷,舌淡脈細。 1.乾薑配高良姜 以高良薑為主,配以乾薑或炮薑組成。高良姜辛熱,善於溫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嘔;乾薑與炮姜亦皆辛熱,能祛脾胃寒邪
-
常見祛風濕藥對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症見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一般分三型:風重者稱行痹,寒重者為痛痹,濕重者為著痹。治當祛風濕。 1.獨活配桑寄生 獨活為治腰膝痹痛之要藥,而兼發散風寒之功;桑寄生不但祛風濕,又可補肝腎而強筋骨。合用則對急慢性痹痛
-
常見解表藥對
風邪襲於表,則出現表證。解表藥對主治: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苔白脈浮等。表證可分表寒(風寒)與表熱(風熱)兩類,解表藥對亦可分辛溫解表(發散風寒)與辛涼解表(發散風熱)兩類。 1.麻黃配桂枝 麻黃辛溫,發汗散寒,主治風寒外侵,毛竅閉束的風
-
清膽和胃安眠湯和胃化痰,養血安神
組成:法半夏10~15克,陳皮10克,茯苓15~30克,枳殼10克,竹茹12克,黃連6~10克,炒酸棗仁15~30克,知母10克,川芎6克,遠志6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和胃化痰,清膽寧心,養血安神。 主治:膽胃
-
葉天士巧治紅眼病
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一次遇到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不斷地用手去揩眼睛,眼眵堆滿眼角,不住地流眼淚,露出十分憂慮的神情。 葉天士詳細地詢其問病情,然後鄭重地告訴病人說:“依我看,你的眼病並不要緊,只需吃上幾服藥便會痊癒。但是你的兩隻腳底
-
紫藤來歷的傳說
傳說,有個女孩每天誠心向月老祈願,希望能得到一段美好的情緣。日復一日,月老被女孩的虔誠感動了,在她的夢中說:“春天到來的時候,後山的小樹林裡,你會遇到一個白衣男子,他就是你一生之所托。”女孩牢記在心。終於盼到春暖花開的日子,女孩滿心歡喜
-
藥對的組合規律
藥對的組合,是以七情合和為基礎,它的組合有其一定的規律可循,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一)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系一句常用成語,意義甚廣,在此系指兩種性味與功能相反的藥物組方,如一陰一陽,一寒一熱,一補一瀉,一散一斂,一升一降,同用之後
2017-11-01 12 -
什麼是藥對
藥對為兩味中藥配對應用,故又稱對藥、兄弟藥、姊妹藥與搭檔配伍。 藥對是複方中一種比較固定的最小組方單位,臨床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兩藥同時應用,既比一般的複方為簡單,卻又具備複方配伍的基本特點。不但可以提高療效,還可減少毒性和副作用。藥對
-
雲霧移睛的問診
雲霧移睛,又名“蠅翅黑花”。本病是指外觀端好,唯自覺眼前有雲霧狀黑影飄移,似蚊蠅飛舞,常伴有視物昏蒙的眼病。《證冶準繩》說:“雲霧移睛症,謂人自見外有蠅蛇、旗旆、蛺蝶絛環等狀之物,色或青黑粉白微黃者,在眼外空中飛揚撩亂。仰視則上,俯視則
-
圓翳內障的問診
圓翳內障,又名“浮翳”“沉翳”“滑翳”“棗花翳”“黃心白翳”“如銀內障”等。本病是指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多見於老年人,常兩眼先後或同時發病。多因年老體弱,肝腎虧損,脾氣虛衰,精氣不能上榮於目所致;或因肝經風熱或陰虛夾
2017-10-28 15 -
綠風內障的問診
綠風內障,又名“綠翳青盲”。本病是指眼珠脹硬,瞳神散大.瞳仁區發淡綠色,並伴有明顯視力障礙的眼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女性,且多為雙眼先後發病,是嚴重的致盲眼病,故應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本病的發病原因有肝膽火旺,熱極生風;或因肝氣不舒,鬱而
2017-10-28 13 -
瞳神緊小、瞳神幹缺的問診
瞳神緊小,是指瞳神失去正常的展縮功能,持續縮小,甚至縮小如針孔的眼病。瞳神於缺是由瞳神緊小失治而成,是指瞳神失圓,邊緣不齊,黃仁不榮的眼病。此二證病因複雜,變化較多,易反復發作,併發他症而導致失明。其病因有肝經風熱或肝膽火邪;或為外感風
2017-10-28 11 -
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的問診
赤膜下垂,又名“垂簾膜”“垂簾翳”。本病是指赤脈自白睛貫下,伸入黑睛,如簾下垂,密集成膜的眼病。若病情嚴重,赤膜自黑睛四周向中央蔓延,則稱做血翳包睛。二證為一病的輕重兩個階段,故合而論之。本病多因素患椒瘡,肺肝風熱壅盛;或因心火內熾,肝
-
風輪赤豆的問診
風輪赤豆,又名“輪上一顆如赤豆證”。本病是指黑睛上有顆粒狀小皰,且有赤脈牽絆,色紅如赤小豆的眼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常反復發作,愈後遺留瘢翳,影響視力。本病常因肝經積熱,火鬱風輪;或因脾虛氣弱,痰停氣滯,郁於風輪。因患者多體弱,故多為虛
-
混睛障的問診
混睛障,又名“混睛外障”“混障”“氣翳”,本病是指黑睛深層呈現一片灰白色翳障,混濁不清,彌蒙黑睛,使視力障礙的眼病,其治療常需較長時間,多數患者愈後遺留瘢翳而妨礙視力。本病可因肝經風熱或肝膽熱毒上蒸於目;或因邪毒伏久,暗耗陰精,虛火上炎
-
蟹睛症的問診
蟹睛症,又名“蟹目”“損翳”。本病是因黑睛潰破,黃仁自潰口綻出,形成如豆如珠的黑色顆粒,狀如蟹睛而得名。本病是一種嚴重的眼病,愈後遺留斑脂翳等,並可阻滯神水運行而繼發綠風內障。其病因多為黑睛疾病或外傷導致黑睛破潰,黃仁綻出。治療首當分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