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清膽和胃安眠湯和胃化痰,養血安神

組成:法半夏10~15克, 陳皮10克, 茯苓15~30克, 枳殼10克, 竹茹12克, 黃連6~10克, 炒酸棗仁15~30克, 知母10克, 川芎6克, 遠志6克, 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 炙甘草6克。

功效:和胃化痰, 清膽寧心, 養血安神。

主治:膽胃痰熱內擾、肝血不足之失眠。 症見心煩入睡困難, 多夢眠淺或睡後易醒, 驚悸不寧, 胃脘不適, 口幹苦, 舌淡或紅, 苔白或黃膩, 脈弦滑等。

用法:每服中藥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 其中生龍牡先煎, 至武火煮沸後15~20分鐘左右再下餘藥, 使水面高於藥面2~3橫指, 續煎20~30分鐘, 每付煎煮2次。

方解:失眠即不寐, 《內經》稱之為不得臥、目不瞑。 《靈樞·邪客》雲:“衛氣獨衛其外……不得入于陰,

陰虛故目不瞑”, 《靈樞·口問》曰:“陽氣盡, 陰氣盛, 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 則寤矣”。 認為失眠是由陽盛陰衰, 陰陽失交, 陽不入陰所致。 張景嶽從虛實論不寐, 言“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氣之擾, 一由營氣不足耳。 有邪者多實證, 無邪者皆虛證”。 李士材將不寐之因分為氣虛、陰虛、痰滯、水停、胃不和五端, 所論甚詳。 亦有醫家提出不寐與腎中陰陽盛衰及心腎不交、水火失濟有關。 心為火髒, 主神志;肝藏血, 血舍魂;腎藏精, 晝精而夜瞑, 認為煩躁難眠多為心火亢, 夢魘紛紜多為肝血虛, 睡後早醒多為腎精虧。 成肇仁指出, 失眠一症, 病因繁雜, 有虛有實, 有寒有熱, 臨證當審證求因, 治病求本, 不可一味潛鎮。 成肇仁根據現代人多飲食不節、熬夜晚睡的生活的特點,
強調膽胃不和, 痰熱內擾, 肝血不足導致失眠的病機。

本方由黃連溫膽湯合酸棗仁東加味化裁而成, 方中溫膽湯乃二陳湯衍變而來, 法半夏、陳皮、茯苓和胃化痰, 配枳殼、竹茹、黃連清化痰熱, 理氣利膽;酸棗仁性平味酸, 直入少陰厥陰, 養血補肝, 寧心安神, 知母滋陰清熱除煩, 川芎調氣達肝;遠志清熱化痰, 安神定志, 龍骨、牡蠣平肝潛陽, 重鎮安神, 炙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共奏和胃化痰, 清膽寧心, 養血安神之功。

臨床加減運用:若見胸悶嘔惡, 心煩口苦, 痰黃口黏, 舌紅苔膩而屬少陽痰熱者, 可酌加柴胡、黃芩、瓜蔞、浙貝母;若見口幹口渴, 大便秘結, 身熱煩躁而屬痰火內盛者, 可酌加大黃、石膏、礞石、膽南星;若見心中懊惱、反復顛倒、虛煩胸窒而屬熱鬱胸膈者,

可酌加梔子、厚樸、桔梗、淡豆豉;若見口幹但欲漱水不欲咽, 唇舌偏黯, 舌邊尖有瘀點瘀斑而屬瘀血內停者, 可酌加丹參、琥珀、當歸、田三七;若見心煩易怒, 胸脅滿悶, 脈弦而屬肝鬱氣滯者, 可酌加香附、蘇葉、夏枯草、合歡花;若見心煩口幹, 小便短赤而屬心火偏旺者, 可酌加木通、竹葉、連翹、燈心草;若見倦怠乏力, 納差便稀, 心神不寧而屬心脾氣虛者, 可酌加黨參、白術、茯神、五味子;若見心悸怔忡, 膽小驚惕, 眠淺易醒而屬膽虛魂浮者, 可酌加當歸、龍眼、龍齒、珍珠母;若見眠差多夢, 健忘頭昏而屬心神失養者, 可酌加石菖蒲、郁金、龜板、柏子仁;若見情緒焦慮, 淡漠寡歡, 喜悲傷欲哭而屬心肺氣陰不足者,
可酌加大棗、百合、生地、淮小麥;若見睡後早醒, 腰膝酸軟而屬腎精不足者, 可酌加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菟絲子;若見口燥咽幹, 虛煩少寐, 口瘡遺精而屬心腎不交者, 可與交泰丸、封髓丹、黃連阿膠湯等方化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