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及關節血腫
【概述】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面積最大的關節,滑膜反應也最明顯。應積極治療,防止膝關節功能障礙。 【治療措施】 1.正確處理休息與活動關係。在積液未消退前,應暫停主動與被動活動。嚴重者應適當制動。過早活動,可導致慢性滑膜炎。在休
2017-03-11 27 -
距骨骨折
【概述】 距骨骨折與脫位是足部常見的損傷。起預後並不十分理想。必須瞭解其損傷機理及其解剖,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治療措施】 無移位骨折,石膏固定至骨癒合即可。對有移位骨折,常需開放復位,用螺絲釘做牢固的內固定。一般認為,即
2017-03-11 52 -
膝關節結核
【概述】 膝關節滑膜面積大,松質骨豐富,下肢付重大、活動多且易扭傷等有關因素,因此,患病率較高。僅次脊椎結核和髖關節結核,居四肢關節結核第二位。病人多為兒童或青壯年。膝關節滑膜組織豐富,故滑膜結核的患病率較高。 【診斷】 診斷應根
2017-03-11 11 -
周圍神經損傷
【概述】 周圍神經損傷,平時戰時均多見。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傷的一些統計,四肢神經傷約占外傷總數的10%,火器傷骨折中約有60%合併神經傷。四肢神經傷最多見的為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坐骨神經和腓總神經。上肢神經傷較多,約占60~70
2017-03-11 47 -
肱骨外科頸骨折
【概述】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方2~3cm,是肱骨頭松質骨和肱骨幹皮質骨交界的部位,很易發生骨折。各種年齡均可發生,老年人較多。 【診斷】 手或肘部著地摔傷史或肩部直接暴力擊傷史,肩部疼痛,活動加重。X 線片可確診,且可顯示骨折
2017-03-11 37 -
肘關節強直
【概述】 名種原因造成肘關節活動喪失,固定於某一特定位置,稱肘關節強直,常可分為纖維性僵硬和骨性強直兩種。 【治療措施】 1.保守治療:對纖維性強直可試行體療,主動鍛煉,配合理療,這對早期關節內粘連者有效。切忌強力被動伸屈。
-
脊椎椎弓峽部裂與脊椎滑脫症
【概述】 骨不連可發生於錐體一側或兩側。其棘突或正常,缺如或合併脊椎裂等其他畸形,但在臨床上無症狀或滑脫。此種骨不連稱為脊椎崩解症,這是發生腰腿痛的潛在內因。脊椎滑脫多發生於第5腰椎,其他部位較少見。 【治療措施】 單純峽不連,椎
2017-03-11 89 -
習慣性髕骨脫位
【概述】 多見於兒童,女性多於男性。創傷性髕骨脫位合併股骨外髁骨折,多由處理不當而引起。多數是患者膝關節局部結構發育異常,經輕微的外傷引起。而局部結構發育異常者,有膝外側軟組織攣縮;髕韌帶附著點偏外側;股外側肌止點異常;髕骨發育小而偏
2017-03-11 16 -
骨盆骨折
【概述】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擠壓所致。多見於交通事故和塌方。戰時則為火器傷。骨盆骨折創傷在,半數以上伴有合併症或多發傷。最嚴重的是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臟器合併傷,救治不當有很高的死亡率。 【診斷】 患者有
2017-03-11 12 -
局限性骨膿腫
【概述】 局限性膿腫又稱Brodie’s膿腫,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後由於身體抵抗力強,細菌毒性低,但局部病灶完全消滅,殘留在幹骺端中心,使之局限化而不向周圍擴散,病灶周圍形成圓形骨硬化帶。多發生於青壯年,多見於脛骨上端,股骨下端和上端、肱
-
寰樞椎旋轉脫位固定
【概述】 寰樞椎旋轉脫位固定的實質是陳舊性脫位。Fielding(1977年)把自發出現或輕度外傷後出現的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狀態稱為寰樞椎旋轉固定。在以後(1983年)他又稱為旋轉脫位。寰樞椎關節轉脫位與固定是以特發性斜頸、頭頸僵直與
-
急性單純外傷性腰腿痛
【概述】 急性單純外傷性腰腿痛主要是脊柱的韌帶和骨骼等損傷,肌肉受累者甚少。比較輕微的椎體擠壓骨折或關節突骨折,常因外傷較輕或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後遺慢性腰腿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急性單純外傷性脊椎病性腰腿痛,發生於腰骶的骶髂關節,其病
-
腕舟骨骨折
【概述】 舟狀骨是腕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周與橈骨及腕骨構成關節面,80%被軟骨覆蓋,營養血管從腰部及結節部進入,血流方向是由遠而近的分佈,腰部骨折可使近段骨血流中斷。 【治療措施】 1.新鮮骨折 用前臂石膏管型固定於功能位,石
-
橈骨遠端骨折
【概述】 此種骨折1814年Abaham Colles加以詳細描述過,此後即稱這種骨折為Colles骨折。它是指橈骨遠端的松質骨骨折,並向背側移位的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發生於中老年,
2017-03-11 56 -
橈骨、尺骨莖突骨折
【概述】 此種骨折很少見。摔倒時手掌著地,衝擊力經舟狀骨作用於橈骨下端而引起橈骨莖突的橫骨折。亦有被直接撞擊,如汽車搖把反擊而致傷者。另外腕關節強力尺偏,橈側副韌帶強力牽拉,使橈骨莖突造成撕脫骨折。骨折塊小,向遠側移位。尺骨莖突骨折常
2017-03-11 155 -
四肢血管損傷
【概述】 在戰時,四肢主要動脈損傷約占全部傷患的1~3%,平時也常有發生。動脈損傷後,能立即發出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特別是較大的動脈,如股動脈、膕動脈、肱動脈等,即使出血停止,也可因肢體遠側供血不足而發生壞死或功能障礙。第一、二次世界大
2017-03-11 19 -
神經卡壓綜合征
【概述】 神經卡壓綜合征屬骨--纖維管、室壓迫綜合征之一。為周圍神經行徑某部骨纖維管,少數為纖維緣受到壓迫和慢性損傷引起炎性反應,產生神經功能異常。 【治療措施】 非手術治療採用局部制動,注射皮質類固醇和服用NSAID減輕卡壓病變
2017-03-11 15 -
蹠骨、趾骨骨折
【概述】 蹠骨、趾骨骨折是常見骨折,多因重物打擊足背、輾壓、足內翻扭傷或誤踢硬物引起。 【治療措施】 一、第五蹠骨基部撕脫骨折 腓骨短肌附著於第五蹠骨基部結節處。足嚴重內翻扭傷可造成裂紋骨折或完全的撕脫骨折,X線照片檢查時應注
2017-03-11 145 -
嗜鉻細胞瘤(外科)
【概述】 嗜鉻細胞瘤起源於嗜鉻細胞(chromaffin cell)。胚胎期,嗜鉻細胞的分佈與身體的交感神經節有關。隨著肥豬的發育成熟,絕大部分嗜鉻細胞發生退化,其殘餘部分形成腎上腺髓質。因此絕大部分嗜鉻細胞瘤發生於腎上腺髓質。腎上腺
2017-03-11 22 -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外科)
【概述】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壓和低血鉀綜合征。Conn於1955年首先指出腎上腺皮質腺瘤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稱此病為Conn綜合征。本病占住院的高血壓病例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