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神經卡壓綜合征屬骨--纖維管、室壓迫綜合征之一。 為周圍神經行徑某部骨纖維管, 少數為纖維緣受到壓迫和慢性損傷引起炎性反應, 產生神經功能異常。
【治療措施】
非手術治療採用局部制動, 注射皮質類固醇和服用NSAID減輕卡壓病變的炎性反應, 緩解症狀。 但本病為緩慢進行性疾病, 很少自愈。 一般需手術切開骨-纖維通道, 使神經得以 減壓松解。 應注意避免手術粗暴, 進一步損傷神經。
【病因學】
病變多位於一些特定解剖部位, 骨--纖維管, 或無彈性的肌肉纖維緣、腱弓等神經通道關鍵卡壓點, 該處受壓神經難以回避、緩衝。
【病理改變】
神經卡壓病變的致傷因素為神經缺血和機械性損害。 急性短期的壓迫可使神經缺血, 受壓軸索軸漿流受阻, 缺氧, 水腫。 壓迫嚴重持久可使神經纖維發生脫髓鞘變化, 甚至遠端 軸索崩解, 髓鞘發生Waller變性。 肢體活動時, 處於狹窄通道內神經纖維在機械刺激下發生慢性損傷性炎症, 並加重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 但一般病理變化都在Seddon機能性麻痹階段和 Sunderland5級分類的第1、2級。 大部分為可逆性損害。
【臨床表現】
1.疼痛和感覺異常 可按神經支配皮節發生感覺缺失或異常。
2.夜間加重又稱休息痛。
3.疼痛可向近側遠側同時放射, 需與雙重卡壓鑒別。
4.肌肉萎縮、無力、運動不協調。
5.交感神經受累征 表現為溫度、顏色、發汗及營養障礙。
6.卡壓點的局限性壓痛、放射。 卡壓點遠近側均有壓痛稱Vallex現象。
7.Tinel征 為卡壓點的輕叩痛並有發麻感。 神經根病EMG可顯示纖維震顫和去神經電勢, 一般無傳導速度減慢。 周圍神經受累可有傳導速度減慢和遠端潛伏期減慢。 X線平片僅能 發現骨增生和陳舊損傷徵象。
各部位神經卡壓綜合征
(一)腕管綜合征 本病又稱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 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引起。 腕管位於掌根部, 底部和兩側由腕骨構成,
手和腕長期過度使用引起慢性損傷, 腕橫韌帶及內容肌腱均可發生慢性損傷性炎症, 使管腔狹窄是最常見的原因。 其次是腕部急性損傷, 橈骨遠端骨折, 月骨脫位可引起正中神 經急性或繼發受壓。 某些全身疾病可通過腕管內容物增大, 引起自發性正中神經損害。
好發年齡為30~60歲, 女性為男性的5倍, 一般為單側發病, 也可雙側。 起病緩慢, 正中神經支配區疼痛, 麻木, 發脹, 常入睡數小時後痛醒, 活動後緩解。 正中神經分配區皮膚 感覺遲鈍, 過敏。 大魚際可有萎縮, 拇指笨拙無力。 叩擊腕部可出現Tinel征, 腕關節極度屈曲60秒, 手的感覺異常可加重(Phalen試驗), 腕管內壓增高。 血壓計充氣超過收縮壓30~60秒可誘 發患手疼痛。
非手術治療使腕制動于中立位, 腕管內注射皮質激素。 反復發作, 非手術治療難以緩解者需行手術減壓。 有利用內窺鏡手術的報導。
(二)腕部尺管綜合征 本病又稱Guyon管綜合征、豆-鉤裂孔綜合征、Ramsay-Hunt綜合征。 腕部尺管截面為三角形, 前壁為淺腕橫韌帶, 後壁為深腕橫韌帶, 內側壁為腕豆骨及豆 鉤韌帶。 內容尺神經和尺動、靜脈通過。 尺神經在其內受壓引起尺管綜合征。
在腱鞘囊腫引起者最多, 占28.7%, 慢性損傷占23.5%, 挫傷占10.3%。 其他原因有骨折、先天性畸形及全身疼痛。
淺支受累引起尺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
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手術切開Guyon管, 使尺神經充分減壓、游離。
(三)旋前圓肌綜合征 征中神經於前臂近端, 被旋前圓肌兩頭之間的腱弓卡壓所致。 前臂旋前時, 正中神經被旋前圓肌尺側頭抬起, 故本病多見於前臂反復強烈旋前的2種。 起病 時肘前疼痛, 可向橈側三指放射, 可有屈指無力, 手臂使用過度會加重疼痛, 正中神經支配區可有麻木、燒灼感及客觀感覺障礙。 旋前圓肌上緣可有壓痛, Tinel征。 對掌無力。 局部皮質激素 注射多能緩解症狀, 無效時可手術切斷卡壓腱弓或纖維帶。
(四)骨間前側神經卡壓綜合征 本病又稱Kiloh-Nevin綜合征,是正中神經的骨間前神經支被指淺屈肌上緣的腱弓或纖維帶卡壓所致。表現為肘前疼痛,拇示二指遠側指間關節屈 曲力減弱,如拇長屈肌完全癱瘓可表現為“撚”征,屈肘時可發現旋前方肌力弱,手感覺正常,無手的內在肌癱瘓。
(五)橈管綜合征 本病又稱橈弓綜合征、旋後肌綜合征、骨間背側神經卡壓痛。是橈神經深支在橈管內被旋後肌淺層腱弓或橈側腕短伸肌起腱弓卡所致。起病緩慢,可逐漸發生 伸掌指關節,伸拇,外展拇指無力,伸腕偏向橈側,原因是尺側伸腕肌受累,橈側腕伸肌完整。無感覺異常,無疼痛。本病中指試驗陽性,檢查時令肘、腕、指間關節伸直,抗阻力伸直掌指 關節誘發橈側腕短伸肌起點內側緣疼痛為陽性。網球肘疼痛出現於內上髁上下。手術需探查骨間背側神經常見的卡壓點,包括橈骨頭前方,橈側腕短伸肌弓和旋後肌的Frohse弓。
(六)肘部尺管綜合征 這是尺神經在肘部尺管組成的骨纖維通道內受卡壓所致,內側為內上髁,外側為鷹嘴,管底為尺神經溝,內上髁與鷹嘴之間由腱膜覆蓋。常見的病因為過 度肘活動,肘外傷後遺症,先天畸形。此外肘關節疼痛,如骨關節病、結核、類風濕關節炎都可以引起尺神經壓迫。起病緩慢,前臂尺側,手尺側,第四、五指麻木刺痛。環小指屈曲無力, 尺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可有內在肌萎縮,爪形手(環小指)畸形,夾紙試驗、Froment試驗陽性。尺神經溝可摸到增粗神經,壓痛,Tinel征陽性。電生理檢查有助於診斷。非手術治療無效時 可採用尺神經前移和肱骨內上髁切除術。
(七)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這是肩胛上神經在肩胛骨外上角的肩胛切跡內被卡壓引起。該切跡外側為喙突基底,進口外橫架其上的橫韌帶形成一骨-纖維管。肩胛長期過度活動 的職業易導致本病。表現為持續鈍性肩痛,向頸及肩胛間區放射,肩部活動增加肘疼痛加重。肩外展外旋力弱。患肩岡上肌和岡下肌可有萎縮,但局部多無壓痛。
(八)梨狀肌綜合征 坐骨神經越過坐骨切跡一般在梨狀肌前下,於該肌下緣和上孖肌之間的梨狀肌下孔中穿出,該處卡壓引起梨狀肌綜合征。病因主要是梨狀肌的急性或慢性損 傷,主訴臀部疼和感覺異常,並向股後側放射,檢查可發現梨狀肌部位深壓痛,抗阻力患髖外展外旋可誘發疼痛,並感到活動無力,被動屈髖、內收、內旋肘疼痛加重。
(九)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股外側皮神經通過髂前上棘處,在髂前上棘與腹股溝韌帶外端的兩層之間形成的骨-纖維管內受到卡壓引起本病。表現為股外側皮神經支配區灼痛 、麻木、過敏,觸、痛、溫度覺可有減弱,髂前上棘前內側可有壓痛、放射痛,髖過伸可使疼痛加重,無運動障礙。
(十)腓神經卡壓綜合征 腓總神經在腓骨頸的骨-筋膜管內被卡壓引起本病,損傷和體外壓迫為常見病因,表現為足與小腿外側痛、麻木。運動障礙為踝背伸,伸趾無力,外翻力 弱或消失,小腿外側及足外側可有感覺障礙。腓骨頸處可有壓痛和Tinel征。
腓淺神經皮支在小腿遠端深筋膜出口處受壓是本征另一卡壓點,損傷和鞋襪過緊可導致本病,只表現為神經支配區的疼痛和感覺異常。
(十一)跗管綜合征 脛後神經在內踝後下被屈肌支持帶及跟骨形成的骨-纖維管內受壓引起本病。足過度使用引起的慢性損傷是常見病因。主訴足底或足跟有間歇性棘痛、灼痛或 麻木,長久站立或步行可加劇疼痛,常有夜間痛,使病人痛醒。內踝後下可有壓痛和Tinel征。蹠趾關節屈曲力弱,止血帶充氣試驗可誘發足痛。
(十二)趾底總神經卡壓綜合征 本病又稱Morton病、Morton蹠痛征,可能為趾底神經在相鄰兩個蹠骨頭、蹠間深韌帶與蹠腱膜之間受到卡壓所致。病因常為長久站立,步行累積 形成的慢性損傷。主訴蹠骨頭下方有陣發性灼痛,多累及第三、四趾,行走和站立可加重疼痛,休息和脫鞋後減輕。橫向擠壓蹠骨頭可引起患病間隙痛。非手術治療使病人穿寬鬆平底軟鞋, 支持塑制已平坦的橫弓。傳統手術切除致痛神經瘤,近年報導切斷趾間深韌帶獲得優良療效。
無效時可手術切斷卡壓腱弓或纖維帶。(四)骨間前側神經卡壓綜合征 本病又稱Kiloh-Nevin綜合征,是正中神經的骨間前神經支被指淺屈肌上緣的腱弓或纖維帶卡壓所致。表現為肘前疼痛,拇示二指遠側指間關節屈 曲力減弱,如拇長屈肌完全癱瘓可表現為“撚”征,屈肘時可發現旋前方肌力弱,手感覺正常,無手的內在肌癱瘓。
(五)橈管綜合征 本病又稱橈弓綜合征、旋後肌綜合征、骨間背側神經卡壓痛。是橈神經深支在橈管內被旋後肌淺層腱弓或橈側腕短伸肌起腱弓卡所致。起病緩慢,可逐漸發生 伸掌指關節,伸拇,外展拇指無力,伸腕偏向橈側,原因是尺側伸腕肌受累,橈側腕伸肌完整。無感覺異常,無疼痛。本病中指試驗陽性,檢查時令肘、腕、指間關節伸直,抗阻力伸直掌指 關節誘發橈側腕短伸肌起點內側緣疼痛為陽性。網球肘疼痛出現於內上髁上下。手術需探查骨間背側神經常見的卡壓點,包括橈骨頭前方,橈側腕短伸肌弓和旋後肌的Frohse弓。
(六)肘部尺管綜合征 這是尺神經在肘部尺管組成的骨纖維通道內受卡壓所致,內側為內上髁,外側為鷹嘴,管底為尺神經溝,內上髁與鷹嘴之間由腱膜覆蓋。常見的病因為過 度肘活動,肘外傷後遺症,先天畸形。此外肘關節疼痛,如骨關節病、結核、類風濕關節炎都可以引起尺神經壓迫。起病緩慢,前臂尺側,手尺側,第四、五指麻木刺痛。環小指屈曲無力, 尺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可有內在肌萎縮,爪形手(環小指)畸形,夾紙試驗、Froment試驗陽性。尺神經溝可摸到增粗神經,壓痛,Tinel征陽性。電生理檢查有助於診斷。非手術治療無效時 可採用尺神經前移和肱骨內上髁切除術。
(七)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這是肩胛上神經在肩胛骨外上角的肩胛切跡內被卡壓引起。該切跡外側為喙突基底,進口外橫架其上的橫韌帶形成一骨-纖維管。肩胛長期過度活動 的職業易導致本病。表現為持續鈍性肩痛,向頸及肩胛間區放射,肩部活動增加肘疼痛加重。肩外展外旋力弱。患肩岡上肌和岡下肌可有萎縮,但局部多無壓痛。
(八)梨狀肌綜合征 坐骨神經越過坐骨切跡一般在梨狀肌前下,於該肌下緣和上孖肌之間的梨狀肌下孔中穿出,該處卡壓引起梨狀肌綜合征。病因主要是梨狀肌的急性或慢性損 傷,主訴臀部疼和感覺異常,並向股後側放射,檢查可發現梨狀肌部位深壓痛,抗阻力患髖外展外旋可誘發疼痛,並感到活動無力,被動屈髖、內收、內旋肘疼痛加重。
(九)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股外側皮神經通過髂前上棘處,在髂前上棘與腹股溝韌帶外端的兩層之間形成的骨-纖維管內受到卡壓引起本病。表現為股外側皮神經支配區灼痛 、麻木、過敏,觸、痛、溫度覺可有減弱,髂前上棘前內側可有壓痛、放射痛,髖過伸可使疼痛加重,無運動障礙。
(十)腓神經卡壓綜合征 腓總神經在腓骨頸的骨-筋膜管內被卡壓引起本病,損傷和體外壓迫為常見病因,表現為足與小腿外側痛、麻木。運動障礙為踝背伸,伸趾無力,外翻力 弱或消失,小腿外側及足外側可有感覺障礙。腓骨頸處可有壓痛和Tinel征。
腓淺神經皮支在小腿遠端深筋膜出口處受壓是本征另一卡壓點,損傷和鞋襪過緊可導致本病,只表現為神經支配區的疼痛和感覺異常。
(十一)跗管綜合征 脛後神經在內踝後下被屈肌支持帶及跟骨形成的骨-纖維管內受壓引起本病。足過度使用引起的慢性損傷是常見病因。主訴足底或足跟有間歇性棘痛、灼痛或 麻木,長久站立或步行可加劇疼痛,常有夜間痛,使病人痛醒。內踝後下可有壓痛和Tinel征。蹠趾關節屈曲力弱,止血帶充氣試驗可誘發足痛。
(十二)趾底總神經卡壓綜合征 本病又稱Morton病、Morton蹠痛征,可能為趾底神經在相鄰兩個蹠骨頭、蹠間深韌帶與蹠腱膜之間受到卡壓所致。病因常為長久站立,步行累積 形成的慢性損傷。主訴蹠骨頭下方有陣發性灼痛,多累及第三、四趾,行走和站立可加重疼痛,休息和脫鞋後減輕。橫向擠壓蹠骨頭可引起患病間隙痛。非手術治療使病人穿寬鬆平底軟鞋, 支持塑制已平坦的橫弓。傳統手術切除致痛神經瘤,近年報導切斷趾間深韌帶獲得優良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