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回流
【概述】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元回流是指全部肺靜脈不進入左心房,而直接進入右心房或體循環的靜脈系統。它常與房間隔缺損同時存在。發病率在先天性心臟病中占1.5~2%。 【診斷】 (一)X線片 示肺血管影增多,肺動脈總幹凸出,右心室、右心
2017-03-12 69 -
主動脈瓣疾病
【概述】 先天性主動脈瓣病變在幼兒時期可能無明顯症狀。一般主動脈瓣病變的常見症狀為勞累後心悸、氣急和心絞痛。在重度主動脈狹窄病例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病例,由於冠狀動脈供血嚴重不足,心絞痛尤為嚴重。 【治療措施】 先天性主動脈瓣畸形在
2017-03-12 15 -
左心發育不良
【概述】 左心發育不良是一種少見而複雜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發病率約為1~27/10萬,佔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4%左右。這類畸形的共同點為左心迴圈在某部有狹窄或閉鎖,而使左房、肺靜脈及肺動脈擴張和壓力增高,於是右室的血流增加,必須伴有
-
三尖瓣關閉不全(外科)
【概述】 三尖瓣關閉不全可有相對性和器質性兩種。相對性者,瓣膜本身並無病變,而系右心室肥大,房室環相應擴張,引起三尖瓣瓣葉對合不良,造成關閉不全。重度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的病人常伴有相對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器質性三尖瓣關閉不
2017-03-12 10 -
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
【概述】 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畸形指主動脈弓及其分支發育異常,引致氣管及/或食管受壓迫。Hommel於1737年描述了雙主動脈弓。1939年Wolman敘述了雙主動脈弓壓迫氣管、食管的臨床表現。Gross于1945年施行外科手術治療第一
2017-03-12 26 -
主動脈瓣膜部狹窄
【概述】 主動脈瓣膜部狹窄,在先天性主動脈出口狹窄中最為常見,約占60%。主要病變是主動脈瓣膜發育畸形,瓣口狹小,一般不伴有主動脈瓣環發育不良。 【治療措施】 病程演變: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臨床無症狀、脈搏正常、左室無肥厚和擴大、心
2017-03-12 21 -
心包囊腫
【概述】 心包囊腫有單房或多房,由囊狀薄壁的間皮細胞組成。囊內含有漿液或溥水狀液體。形成原因是胚胎期心包發生時胚胎間質中出現間隙。這此間隙互相融合成為原始心包腔。如一個間隙不能與其他間隙融合,又不與心包腔相通則發育成心包囊腫,如間隙與
-
主-肺動脈隔缺損
【概述】 主-肺動脈隔缺損或稱主-肺動脈窗,是一種較少見的先天性大血管畸形,據Stansel1977年統計,文獻中已報導的手術病例尚不足百例。缺損或窗口位於升主動脈與肺總動脈之間,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酷似動脈導管未閉。胚胎時期第5~8
2017-03-12 16 -
畸形性骨炎
【概述】 1870年由Paget首次描述,故又稱Paget病。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有陽性家族史者占14%,男女比例為3∶2。南非及美國發病率均很高,國內報告甚少。 【治療措施】 多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常不需治療,少數症狀明顯者
-
肘關節結核
【概述】 肘關節結核在上肢三大關節中居首位,占全身骨關節結核的0.92%,患者以青壯年最多,男女病人和左右側大致相等。有報告同一病人雙側肘關節均受累。多數病人合併其他器官結核。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表現不難作出診斷。
2017-03-12 10 -
骨髓瘤(骨科)
【概述】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但少有肺轉移。較多見於脊柱,占脊柱原發腫瘤的10%,以腰椎部多見。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
2017-03-12 11 -
腎性骨營養不良
【概述】 腎性骨營養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系指慢性腎小球腎病,有腎功能不全、尿毒癥和酸中毒者出現了骨骼系統改變。它包括佝僂病或骨軟化症,囊性纖維性骨炎、骨質疏鬆、骨硬化和異位元骨化五種情況。
-
月狀骨骨軟骨病
【概述】 月骨骨軟骨病,又稱月骨無菌性壞死。好發於20~30歲之間,很少有15歲以下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右腕較左腕多見。 【治療措施】 過去採用長期石膏固定的方法,現已少用,因這樣並不能阻止月骨的繼續壞死。但在急性期,以及症狀較
2017-03-12 13 -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
【概述】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許多器官系統,如皮膚、神經和漿膜等。病因不清,大多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產生抗核抗體,即是免疫學上異常的表現。本病黑人發病率較高,白人次之,亞洲人則少見。女性患病多,
-
骨質疏鬆症(外科)
【概述】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系指每個單位內骨組織數量減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並持續到出生後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於平衡狀態。年齡超過
-
先天性橈骨小頭脫位
【概述】 先天性橈骨小頭脫位很少見,McFarland於1936年首次報告11例,到現在為止,文獻報告不及100例。 【診斷】 無外傷史,肘部可捫及脫位的橈骨小頭,X線片顯示橈骨小頭脫位,診斷可確定。 【治療措施】 1.非手術
2017-03-12 26 -
先天性鎖骨假關節
【概述】 先天性鎖骨假關節是一種罕見畸形,出生時即可發現右鎖骨幹中部有一個裂隙,隨著患兒年齡增大,局部出現無痛性包塊。 【診斷】 生後鎖骨局部包塊及X線片所見不難做出診斷。 【治療措施】 Owen、Gilson 和Carrol
2017-03-12 27 -
髕骨軟骨軟化症
【概述】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青少年或青年成人的病,女性多見,但在運動員並無明顯性別差異。病人的髕骨軟骨面變粗糙、軟化、纖維化、碎裂和脫落。其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肯定與膝關節過勞及慢性勞損有關。 【治療措施】 在病變早期,應減少膝關節
2017-03-12 27 -
先天性垂直距骨
【概述】 先天性垂直距骨又稱為先天性凸形外翻足,主要畸形是原發性跟距舟關節脫位,舟骨移向距骨頸的背側,將距骨鎖在較垂直的位置,形成船形足畸形。 【治療措施】 由於本畸形比較僵硬,故治療越早越好。通常認為出生後的三周內,是治療本病的
-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
【概述】 本病是一種姿勢畸形,主要表現為雙下肢不等長。雖然發病較高,但往往被父母忽視而就診不多。 【治療措施】 早期手法被動活動,可獲得完全矯正。生後二周內是治療本病的最好時機,堅持被動牽拉攣縮的外展肌群,可望在四至八周內治癒。
2017-03-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