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吃什麼防春困
每天早晨一上班,只見辦公室男女同事個個哈欠連天,一個二個都說沒睡醒。春天,由於季節變化明顯,早晨環境又宜人酣睡,大多數人都說睡不醒,出現“春困”。 為什麼會發生春困呢?簡單一點說就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春暖發生變化,皮膚毛細血管舒張使血量供應
2011-04-17 6 -
高血壓病人春季養生
就養生來講,春季最為重要。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應注意調養,因為春季是高血壓病的易發期。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內動脈壓持續增高,並進而傷及血管、腦、心、腎等器官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該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高血壓患者冠心病和急性
2011-04-17 11 -
春季嘴唇乾燥吃什麼
春季氣候乾燥,嘴唇乾燥,應注意保護唇部皮膚,可以通過唇膏和富含滋潤皮膚的維生素來緩解唇部乾燥問題。 唇膏對保護唇部皮膚的健康是有益的,只是對唇膏過敏的人要慎用。除了選擇唇膏外,還可以塗些食用油,如橄欖油、豆油等。 多吃含維生素A、B族維生
2011-04-17 12 -
淋巴按摩排毒瘦身操
按摩排毒對女孩非常好,不僅可以把女孩子們身體了的毒素有效的排除掉,讓女孩子的皮膚越來越好,身材越來越苗條,還可以讓女孩子在工作了一整天的最後享受一下舒服的按摩。 1淋巴按摩瘦身: 1) 左手握住腰部一側的墜肉,用力向前拉伸。
2011-04-17 9 -
巧食秋蓮藕最補人
民諺曰:“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季是蓮藕豐收時節。藕味甘,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C和B1,以及鈣、磷、鐵等無機鹽,藕肉易於消化,適宜老少滋補。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涼血止血散瘀之功;熟藕性溫,有補心生血、滋養強壯及健脾胃之效。藕段
2011-04-17 4 -
銀耳糖水解秋燥
很多朋友到了秋天就口乾舌燥,咽部不適,皮膚乾燥甚至乾裂,皆是秋燥所致。銀耳具有健脾補腎,潤肺生津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秋天裡自製一份銀耳糖水,能有效地緩解秋燥給你帶來的各種問題。 材料:銀耳、枸杞、紅棗、甜玉米粒、冰糖 做法: 1.銀耳泡開撕
2011-04-17 7 -
秋季潤燥養顏方
秋天,秋高氣爽,風乾物燥。入秋後,人們常會覺得口幹鼻燥、皮膚發幹、脫屑,甚至出現皮膚皸裂等症狀,這主要是秋季氣候所致。秋天防燥養顏,可服食療方。 番茄黃瓜飲:番茄去皮、籽,黃瓜洗淨,共攪碎後過濾取汁,加入適量蜂蜜,一日兩次,一次一小杯。番
2011-04-17 9 -
秋季飲食保健要訣
秋天,暑往寒來,氣候逐漸由熱變涼,人體陽氣開始潛藏於內。秋季氣候變化較大,作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在飲食上要順應這種變化,並進行適當調整,注意以下三個階段的不同。 初秋,儘管暑熱未退,“秋老虎”頗凶,但在解暑降溫的同時,要適當減少冷
2011-04-17 7 -
秋季到了天涼了注意啥
天氣轉冷後,腎最易受寒氣侵襲,從而導致人體氣血鬱結,心、肝受影響,大腦供血不足,就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掉發、頭暈目眩、失眠等相關症狀。此外,在秋冬季節,許多人喜食油膩食品,導致肝臟過分勞累,不能保證大腦供血,也會影響記憶力。專家建議在日常
2011-04-17 7 -
秋季防治“爛嘴角”
“爛嘴角”,醫學上稱之為口角炎,表現為口角潮紅、起皰、皸裂、糜爛、結痂、脫屑等。 患者張口易出血,連吃飯說話都受影響。秋季是小兒口角炎的高發季節,家長應瞭解口角炎發生的原因,積極預防。 口角炎的誘發因素,首先是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 孩子從
2011-04-17 8 -
秋凍不能“盲凍”
入秋後,由於傳統“春捂秋凍”的說法,許多人並不太重視保暖,一些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就很容易在此時患上呼吸道疾病。專家建議,入秋時不宜盲目“秋凍”,應該對秋季呼吸道疾病給予充分的重視。 入秋後由於氣溫下降較快,遇到冷空氣時,人體鼻咽部黏
2011-04-17 7 -
治秋季腹瀉 中醫有妙招
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的多發季節,其中多為飲食不注意而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對於這類腹瀉患兒,單純使用助消化藥是不夠的,應採用中醫中藥療法,往往可獲得事半功倍的療效。中醫講究辨證治療,對於不同的腹瀉要採取不同的藥物。 因為過食生冷,感受風
2011-04-17 9 -
桑葉治秋燥感冒
又值夏秋交替之際,溫差較大,容易發生感冒。因為天氣乾燥,所以秋季感冒時,容易出現頭痛、口鼻發幹、咽喉燥痛、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嚴重時出現痰中帶血等症狀。中醫認為是燥邪所致,再加上目前人們體質上往往鬱火明顯,火與燥結合,加重病情。 因此,大
2011-04-17 15 -
防"乾燥綜合征"不能光靠補水
秋天人們會出現鼻燥、唇幹、咽痛等秋燥的症狀。專家提醒,如果總是眼幹難受、口幹發燥,則要當心乾燥綜合征,這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須由醫生治療。 一、口乾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涼熱不定,有的人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
2011-04-17 7 -
秋季護胃注重“五養”
入秋以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傳統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那麼,秋季如何護胃呢?這就要重“五養”。
2011-04-17 8 -
百合入饌防秋燥
在秋季來臨之際,為了讓您遠離秋燥的困擾,特推薦幾則以百合為主製成的“抗燥”藥膳,您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食用。 百合粥:取百合30克,洗淨切碎,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爛湯稠,加冰糖適量,早晚溫熱服食。此粥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
2011-04-17 6 -
秋季平補藥膳
立秋後,天氣轉涼,人體的生理活動亦隨著變化,在這氣候轉變的季節,適當平補顯得十分重要。 秋季又名金秋,是肺、脾、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好發病的季節,故應適當多進補點利肺、補脾腎、益氣血的食品;健康者也須要增
2011-04-17 5 -
秋令保健要以養肺為主
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中華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與寒邪最易傷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氣較冷時復發,所以秋季保健以養肺為主。 固護肌表 肺主一身肌表,風寒之邪最易犯肺,誘發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或成
2011-04-17 9 -
秋季中養生保健的方法
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風勁急,氣候乾燥。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現就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介紹如下: 振奮精神。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為此,老年
2011-04-17 4 -
秋冬養生最關鍵的一點
一般來說四季均可補,但秋冬最佳。這是因為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這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
2011-04-1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