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心中的內在父母 讓往事一再重演

有時候, 當我們說話時, 就像是一個內在父母的聲音, 鏗鏘有力, 不容置疑;當我們感覺時, 就像是一個內在父母曾經擁有過的某種感覺, 比如無助、脆弱、恐懼、痛苦。

駐在我們心中的內在父母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形 容他和太太的婚姻關係時, 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年邁的父母從老家來他這裡小住, 一天晚上全家人正看電視, 他母親突然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對父親破口大駡, 父親很尷尬地小聲和母親爭執。 看著父母, 他突然發現, 他父母爭吵的方式, 簡直就是他和太太平時吵架的翻版。 他感到自己太像爸爸的懦弱和逃避,

而太太更像母親的暴戾和怪癖。 當他感到這一點時, 脊背都是涼汗――因為, 父母一輩子都在吵著鬧著要離婚, 但是一直打打鬧鬧到七十多歲還在過, 這正是他和太太現在婚姻的現狀。

這個男人的身體裡, 的確駐守著一個內在的父母。 在他的婚姻中, 他成為那個內在父親的替身。 換句話說, 他一手“打造”了一個像母親一樣暴戾和怪癖的太太。 或者, 他太太本身就是這樣的性格――那麼, 他為何要找一個有著如此怪癖和暴戾性格的女人做太太?他何以和這樣的太太生活十多年而無法離開她?

一位在商場上非常成功的女商人, 從小就有一個很強勢的媽媽, 性格一直很反叛。 長大後, 她發誓不要成為媽媽那樣的人,

要做一個溫柔的好媽媽。 可是, 她卻痛苦地發現, 她對女兒的態度, 她的一舉一動, 越來越像那個強勢的媽媽, 女兒的感情也離她越來越遠。 她發現, 她心裡想的, 和做出來的往往是南轅北轍。 她沒想到自己的為女兒過度考慮, 很多看上去的好意, 變成了一種變相的控制和強勢, 讓女兒和老公不堪忍受。 在她的內心, 仍然活躍著一個強勢的母親在無形中鉗制著她的所思所感和所為。

一名研究所剛畢業的博士生, 28歲生日那天下午, 他正在實驗室做實驗, 突然間感到心臟劇烈跳動, 大汗淋漓, 幾乎窒息, 被單位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可是經醫生反復檢查, 卻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病變。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這樣的事情發作過好幾次,

他只能請假在家, 不停地去醫院做檢查。 後來在一個他信任的醫生的建議下, 選擇了尋找心理諮詢的幫助。 在交談中得知他是一個遺腹子, 當他在母親的肚子裡才剛剛萌芽, 父親意外地突然離世。 母親幾個月後生下他之, 一直再沒有結婚。 從他記事起, 母親就經常對他講述父親的很多往事, 都是些非常美好的記憶。 這個父親的形象一直伴隨著他長大――作為一種想像和記憶。 他的生活習慣和父親的一模一樣, 比如他選擇了和父親當年的大學, 相同的專業, 後來甚至考上了父親生前的研究所;他談了很多戀愛, 但是都不成功, 在他的眼中, 沒有哪個女孩子能夠像母親那樣善解人意和包容他的個性。 況且他也無法拋下母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後來在一次治療中, 他突然回憶起父親去世的年齡正是27歲--這個未曾謀面的父親一直活在兒子的身體裡。

這也是一個無法和父親分離的男人, 雖然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甚至連父親的面都沒有見過, 但是他通過這種認同的方式表達對未曾謀面卻帶給他生命的父親的最大的愛。 但同時, 他也成為母親替代的“伴侶”――他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親密愛人和婚姻關係。

${FDPageBreak}

無法與父母分離的人

愛父母, 忠誠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而忠誠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人選擇認同父母的性格, 有的人選擇和父母一樣的伴侶, 有的人選擇了父母相同的職業…… 當我們小時候, 對父母的愛, 會用忠誠的方式, 討好的方式,

依戀父母, 目的是為了獲得父母的愛, 讓我們感到安全和有所依賴。 然而, 當我們長大一些後, 就要做好與父母在心理上分離的準備, 去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 去選擇培養自己看世界的觀點和態度, 成為一個和父母不同, 或者和父母期待不完全相同的獨立的人。

然而, 不能在心理上與父母完成“分離-個體化”過程的成年人, 或是因為父母太過自戀和脆弱, 或是因為孩子本身的不安全感。 於是導致了像一個孩子般對父母過分認同, 擁有和父母相同的感受和思想, 用一些象徵性的方式, 去表達對父母的忠誠和不離不棄。 而自己作為一個生命的一生的獨立和發展的任務, 自己去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目標卻被擱置了。

沒有完美的分離,我們的生命總是和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像是沒有完美的成長,我們的成長也總是和“內在兒童”有著不可分割的共生。然而,當我們“內心小孩”或者“內心父母”佔據我們生命的分量太多太大時,我們是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的,它就像是一個大大的無用的包袱,使你無法在你人生的路上輕鬆前行。

我們常常以往,只要我們忠誠於那個“內在父母”,那個內在受傷的父母就會好起來。事實上,我們內在的父母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對待這個“內在父母”的最大的好,就是去鼓勵他,尊重他,而不是去過度認同他。

要給予自己的“內在父母”一個尊重的位置,承認這個“內在父母”對你生命的重要影響和支持,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告別內在的父母,放下內在父母,走你自己的人生,發展屬於你自己的生命,活出你自己的精彩和幸福來。

沒有完美的分離,我們的生命總是和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像是沒有完美的成長,我們的成長也總是和“內在兒童”有著不可分割的共生。然而,當我們“內心小孩”或者“內心父母”佔據我們生命的分量太多太大時,我們是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的,它就像是一個大大的無用的包袱,使你無法在你人生的路上輕鬆前行。

我們常常以往,只要我們忠誠於那個“內在父母”,那個內在受傷的父母就會好起來。事實上,我們內在的父母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對待這個“內在父母”的最大的好,就是去鼓勵他,尊重他,而不是去過度認同他。

要給予自己的“內在父母”一個尊重的位置,承認這個“內在父母”對你生命的重要影響和支持,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告別內在的父母,放下內在父母,走你自己的人生,發展屬於你自己的生命,活出你自己的精彩和幸福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