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炎熱的夏天, 空氣悶熱潮濕, 許多人吃不消又悶又熱的天氣, 於是大口喝冷飲, 洗澡沖涼水, 對著電扇、空調猛吹。 殊不知, 夏日順手貪涼, 卻缺乏對濕熱邪毒侵襲的戒心了, 將濕邪深埋在了體內, 成為困擾人體健康的一大隱患。 因此, 防“濕”是關鍵, 防止濕氣入體, 可以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入手。 下面支招6個小妙招, 讓濕氣遠離我們的健康的身體。
1、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 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不易無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 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 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 但越是不愛運動, 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 久而久之, 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 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 促進身體器官運作, 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 有助活化氣血循環, 增加水分代謝。
3、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 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 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4、保持屋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 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 讓空氣帶走濕氣。
5、別吃傷脾胃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 比如, 涼拌食品和冷飲等。 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注意, 因為“甜膩化濕”。
推薦食譜:薏米紅豆粥
功效:薏米, 在中藥裡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它可以治濕痹, 利腸胃, 消水腫, 健脾益胃, 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 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 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因為它是紅色的, 紅色入心, 因此它還能補心。
6、洗頭時要充分吹幹頭髮
很多美眉習慣晚上洗頭, 頭髮還沒有幹透就輕易睡著, 或者在洗髮店洗頭時, 任由按摩師濕頭髮按摩, 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幹頭髮後再按摩)。
小貼士:看看你體內有沒有濕氣?
1、吃飯時, 腸胃不佳;
2、清早洗漱時, 看面色和舌苔, 在夏季, 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 面色晦暗, 發黃, 往往臉上沒有血色, 精神也不夠充沛, 甚至心悸、貪睡;
3、入廁時, 看大便形狀。 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 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濕的表現, 說明身體消化功能異常。 體內濕氣過重時, 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 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 有些女性白帶量多, 也是濕氣的顯現;
4、感覺一下, 你的體態。 比如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 起床時渾身酸痛, 下肢水腫等。
體內濕氣過重?3招幫你全方位祛濕
夏天, 人們多喜歡吃冷飲及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 長久以往便會損傷人體陽氣, 造成體內濕氣過重。 那麼, 怎麼知道人體是否濕氣過重?濕氣重怎麼辦?小編教你從按摩、食療、運動全方位祛濕。
小滿防濕邪 中醫支招如何祛濕健脾
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 也是炎熱夏季的開始, 更是疾病容易出現的時候, 當人們生活無規律, 飲食不定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 就會產生內熱, 如口舌生瘡、便秘等。
暑必夾濕 7妙招讓你輕鬆祛濕防濕邪
夏季即將到來, 夏季雨量增加, 空氣潮濕, 各種皮膚病易發生。 中醫認為, 這些皮膚病的發生與天氣悶熱和潮濕有關, 尤以濕重為主要致病因素。 那麼, 怎麼才能祛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