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茯苓飯前吃還是飯後吃?茯苓是健脾化濕的中藥, 還是有一定的寧心安神的作用, 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用茯苓來調理。 那麼茯苓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呢?茯苓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醫生說, 茯苓不管是飯前還是飯後服用效果都是一樣的, 都能起到健脾化濕, 寧心安神的作用。 那麼, 茯苓怎麼吃好?小編為您介紹
茯苓的養生食譜
。1.茯苓栗子粥
原料:茯苓15g, 栗子25g, 大棗10個, 粳米100g。
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 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 攪勻, 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調味食。
功效: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
2.茯苓雞肉餛飩
原料:茯苓50g, 雞肉適量, 麵粉200g。
做法:茯苓研為細末, 與麵粉加水揉成麵團, 雞肉剁細, 加生薑、胡椒、鹽做餡, 包成餛飩。 煮食。
功效:本方以茯苓補脾利濕, 雞肉補脾益氣, 薑、椒開胃下氣。 用於脾胃虛弱, 嘔逆少食, 消化不良。
3.山藥茯苓粥
原料:山藥50克, 薏米100克, 茯苓15克。
做法:將所有原料熬成粥, 每日上午服用為最好。
功效:健脾祛濕。
4.茯苓陳皮薑汁茶
原料:茯苓25克, 陳皮5克。
做法:水煎, 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
功效:健脾和胃, 可治妊娠嘔吐。
以上的茯苓的食療功效, 茯苓在藥用方面也有很多用處, 與不同藥物配伍, 它就有不同的“角色”。
茯苓用藥配伍:
偏於寒濕者, 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
偏於濕熱者, 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屬於脾 氣虛者, 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
屬虛寒者, 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 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 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
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停聚化生痰飲之症,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 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 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茯苓雖然很溫和, 但也不是和什麼食物都能和諧相處、什麼人都能吃。
食用茯苓時需注意:
1.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2.《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 惡白斂。 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
3.《藥性論》:“忌米醋。 ”
4.《醫學啟源》:“如小便利,
5.《本草經疏》:“病人腎虛, 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 皆不得服。 ”
6.《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幹俱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