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找到控制生物鐘的基因 摸清了秉性

日前英美科學家聯合在《科學》期刊上撰文稱, 他們已經找到了實驗鼠的大腦中操縱生物鐘走向的基因“per1”, 並基本摸清了生物鐘的“秉性”, 按照這樣的研究思路, 不久就能製造出能有效緩解時差的藥物, 並進一步在癌症、情緒失常、老年癡呆和內分泌失調等與生物鐘紊亂有密切聯繫的疾病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除了在醫學領域的巨大利用前景, 瞭解大腦生物鐘的運作原理和方式也能説明飛行員、媒體從業人員等經常需要值夜班的人們保持清醒良好的精神狀態。
眾所周知, 人體中司管時間的系統被稱為“生理節律”,
也就是俗稱的生物鐘。 它幫助我們的身體維持住一個基本的運作規律, 何時吃飯、睡覺、醒來;何時進行身體的其它一些機能。
科學家介紹稱, 大腦中控制生物鐘的那片區域叫做“視交叉上核”(SCN), 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 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齶上方, 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很難在人類大腦的那片區域做實驗, 因此此次研究只能在實驗鼠身上進行。 科學家表示, 經過多年不懈地找尋, 他們終於在SCN區域找到了兩種功能完全不同細胞, 操控哺乳動物生物鐘的“per1”基因就在找到的“生物鐘細胞”中, 而另一種“非生物鐘細胞”的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次研究的另外一個重要突破在於,
它完全顛覆了醫學界以往對於生物鐘活動的猜想。 以前醫學界認為, SCN的兩種細胞會在白天一直不斷地發出電脈衝來調節人體時鐘, 晚上就慢了下來。
而這次的研究證實, 這兩種細胞從傍晚時分才開始集中發射電脈衝, 晚上停下來, 第二天日出時再接著發射, 在整個白天中SCN細胞都不會再發射電脈衝, 而只是將其保持一個活躍性的狀態。 這就好像你打著了一輛汽車, 引擎也在隆隆轟鳴, 但就是不踩油門把車開出去一樣。
密西根大學數學家弗格教授十分看好這項研究的前景, 他說:“知道了SCN如何發射生物鐘信號, 我們就能對其進行調節, 繼而在與生物鐘紊亂有關的一切疾病的診療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