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是模糊不清的。 一條漆黑的巷道, 被沉沉的霧籠罩著。 身後什麼也看不見, 兩旁遙不可及。 背後響起漸漸逼近的腳步聲, 耳旁的呼吸聲越來越清晰。 恐懼蔓延全身, 感覺有人扯拽胳膊, 想喊, 口中卻怎麼也發不出聲音。 於是在恐懼中冷汗漣漣、顫抖、沉淪, 最後猛地驚醒。 有誰從沒遭遇過一次混亂且令人心悸的夢魘呢?為什麼無數恐怖和懸疑小說作者對發掘惡夢如此樂而不疲?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做了一個情節曲折的夢, 在夢中大腦清醒, 邏輯清晰, 可是第二天醒來後就很困惑,
據阿根廷《民族報》近日報導, 阿根廷神經科專家克勞迪奧·波泰斯塔近日指出, 惡夢與沒有治癒的精神創傷、給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或故事有關;兒童更容易做惡夢。 波泰斯塔也是阿根廷夢學會主席。 他認為, 雖然惡夢與夢遊、夢囈同屬一類疾病, 但它有著自己的特點;做惡夢的人一般醒來都能回憶起夢中的細節, 且惡夢通常都發生在淩晨左右。 他解釋說, 惡夢的產生並沒有確鑿的遺傳學根據, 但有些家庭中幾代人都受其困擾, 證明這方面存在著某種傳承性;另外, 有一些生活習慣會促使人們做夢, 比如與父母同睡一間房;高燒、精神壓力、睡眠困難以及服用某些降壓藥和治療抑鬱的藥物,
阿根廷精神創傷學專家安得烈亞·瑪拉·塞奇尼認為, 惡夢與沒有治癒的心理創傷、給某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圖像甚至聽到的故事密切相關。 她說:“如果不進行心理治療, 精神創傷會在相當長時間內, 也許若干年後, 甚至在其整個餘生, 都會對人產生影響。 ”
塞奇尼說, 有些夢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偶然的, 因為這些夢與其身體發育密切相關, 如在長牙的階段;惡夢能夠幫助發育中的大腦對白天的經歷和變故、父母的行為、各種圖像及一切不理解的情形進行加工, 當然是以一種非正常的形式進行。
塞奇尼說, 精神治療是克服惡夢苦惱的根本途徑;如果僅僅依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