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異常, 不能對促性腺激素發生反應並合成性激素, 造成卵巢性激素水準低落, 子宮內膜不發生週期性變化而導致閉經。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40歲以前, 由於卵巢功能衰竭所致的高促性腺激素性閉, 也稱為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由於卵巢合成性激素功能低下, 或者不能合成, 降低了對下丘腦-垂體軸的負反饋作用, 使得促性腺激素升高, 雌激素水準降低的一種狀態。 一項對出生於1930-1950年的1850例婦女進行的調查中, 發現該病的發病率為0.09%, 占原發閉經的20%-28%, 在繼發閉經中占4%-20%。
到目前為止, 卵巢早衰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
感染因素多見於兒童期、青春期患流行性腮腺炎, 此病可合併病毒性卵巢炎, 導致卵巢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 造成卵巢早衰。 嚴重的化膿性的、結核性的以及淋菌性的盆腔炎也可以造成卵巢功能減退。
卵巢早衰也並非不可逆, 仍有許多自然緩解及藥物誘導排卵成功的病例。 傳統的觀念認為卵巢早衰病人卵巢功能衰竭, 極少有卵泡生長。 近年來許多學者發現卵巢早衰並非不可逆, 大約有25%的病人可能在1-5年內恢復卵泡生長。 而輔助生育贈卵技術的臨床應用給藥物誘導排卵失敗的病人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