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指出:“昔有杜仲, 服此得道, 因此名之”。 近代科學研究更是發現杜仲對治療血壓病也有雙向調節作用, 杜仲製劑可以預防太空骨質疏鬆, 有防衰老作用。
將杜仲的樹皮、樹枝或葉子折斷, 你會看到有絲線粘連, 就好像藕斷絲連一般, 所以它還有個民間叫法——扯絲皮。 那些粘連的絲線就是杜仲的膠絲, 現在作為海底電 纜的原料。 杜仲木材白色, 有光澤, 紋理細緻, 不易被蟲蛀, 可以加工成車船, 建築, 農具等。 由於全樹都有使用價值, 所以有人稱杜仲為“植物黃金”。
【性味歸經】
甘, 溫。 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 強筋壯骨, 調理沖任, 固經安胎。 適用於:腎虛腰痛, 足痿乏力等證。 腎虛精虧, 沖任不固所致胎動不安。
【文獻論述】
《本經》認為, 杜仲“主腰脊痛, 補中益精氣, 堅筋骨, 強志, 除陰下濕癢, 小便餘瀝。 ”
《名醫別錄》:“治腳中酸痛, 不欲踐地。 ”
《本草備要》:“甘溫能補, 微辛能潤。 色紫入肝經氣分, 潤肝燥, 補肝虛。 子能令母實, 故兼補腎。 ”
《本草匯言》:“凡下焦之虛, 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 非杜仲不利;足脛之酸, 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 非杜仲不除。 然色紫而燥, 質綿而韌, 氣溫而補, 補肝益腎, 誠為要劑。 ”
《本草求真》:“腎經虛寒者, 固可用此溫補以固胎元。 ”
【現代藥理】
杜仲含有杜仲膠、糖甙、生物鹼、果膠、脂肪、樹脂、有機酸、醛糖、綠原酸、β-穀甾醇等。
1、 降壓作用:以100%生杜仲、炒杜仲和砂燙杜仲的水煎劑分別給兔、狗由頸靜脈給藥,
2、強壯作用:動物實驗證明, 杜仲的樹皮和樹葉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成分, 可促進人體的皮膚、骨骼、肌肉中的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 具有促進代謝, 防止衰退的功能。
【臨床應用】
1、 高血壓病:用杜仲葉和皮製成製劑治療高血壓病, 並進行了對比觀察, 患者共251例, 杜仲葉組總有效率為85%, 杜仲皮組為76.9%。 但對高血壓患者主要 症狀的改善,
2、系統性紅斑狼瘡:對1例脾腎陽虛型紅斑狼瘡患者, 施以杜仲、益母草各18克, 威靈仙、仙靈脾、川斷、菟絲子各15克, 附子6克, 肉桂3克, 白茅根30克, 日1劑水煎服, 隨證增減共21例, 紅斑消退, 化驗全部正常, 隨訪1年余未復發。
3、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來看, 單味杜仲的降壓效果不夠理想, 不宜作為治療高血壓的特效藥物, 應配合其他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 如黃芩、牛膝、夏枯草、桑寄生等。 杜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糾正腎陽虛損並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用法用量】
10~15g, 水煎服。 亦可入丸、散劑。
【注意事項】
杜仲性溫壯陽, 乃溫補之品, 故陰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