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腎驅寒, 以食療為佳, 飲食以 “藏熱量”為主, 切忌黏硬、生冷, 因為此類食物屬陰, 易使人體陽氣受損。 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 宜多吃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 補法中以燉補為佳, 燉補製作時間長, 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 譬如說羊肉, 冬天吃就非常合適, 因為羊肉性溫, 助元陽、補精血, 是一種良好的驅寒滋補食物。 還有鵝肉, 自古以來流傳著 “喝鵝湯, 吃鵝肉, 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 常食鵝湯、鵝肉, 可以防治咳嗽, 還能補益五臟。 再如鴨肉, 也是養陰補陽的上佳食物。
冬季屬於“閉藏”的季節, 主氣為寒, 寒為陰邪,
冬季飲食應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如粳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豆穀類; 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肉、鯉魚、鰱魚、帶魚、蝦等海鮮類;橘子、椰子、鳳梨、桂圓等水果。
○ 冬菇螺肉湯
材料:冬菇6粒(中等大小), 響螺肉1只, 雞腳6只, 生薑2片, 冬菇先浸軟;響螺用滾水拖過, 取肉切片, 加雞腳生薑, 放水4-5碗, 約煲4小時即可。
功能:滋潤溫補, 健肺清痰, 補膝腳力。
○ 百合鵪鶉湯
材料:鵪鶉2-4只, 紅蘿蔔250克, 百合4錢, 蜜棗6枚。 將鵪鶉托雞鴨檔代切洗淨;紅蘿蔔去皮切件, 加百合, 蜜棗, 放水5碗, 煲3小時即可。
功能:滋陰健肺, 止咳補氣, 久咳虛喘者為合。
○ 無花果杏仁湯
材料:瘦肉4兩, 南北杏3錢,
功能:有效緩解感冒傷風、咳嗽、痰多症狀。
早臥晚起:待日光
《黃帝內經》有雲:“冬三月, 早臥晚起, 以待日光”, 這是從避寒的角度考慮, 不僅僅是要早睡晚起, 戶外運動的時間也要相應推遲, 最好安排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 此時能有充足的陽光照耀, 以驅散寒氣。 冬季鍛煉不宜過於劇烈, 應避開雨雪、霧霾等天氣, 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 出門前最好搓手、跺腳、按摩頭部, 讓身體有個預熱, 鍛煉前先活動足踝、膝關節、腰椎、頸椎。 此外, 專家建議, 冬季洗臉時可以先用溫水, 改善面部血液迴圈, 然後再用涼水, 增強耐寒能力。
注意保暖:慎衣著
中醫強調, 冬季應“去寒就溫, 無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