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穀是我們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物質, 也是我們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一穀補一髒”的說法。 而在中醫看來五穀不僅僅是一種主食, 可以拿來填飽我們的肚子, 還可以作為藥膳養生裡面的好材料。 其中五穀包含:大豆、高粱、小米、小麥、大米。
一、大豆重養腎
大豆中的黑豆被稱為“腎之谷”, 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解毒、潤膚的功效, 對腎虛、浮腫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做法:泡發後打製成豆漿, 或煮黑豆粥, 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大米重潤肺
大米涵蓋稻米、紫米等, 在出現肺熱、咳嗽等症狀時,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 直至米湯濃稠, 只喝米湯不吃米粒, 隨時可服用。
三、小米重養脾
小米是五穀之首, 常食能補脾益胃。 小米對脾虛體弱的人而言, 可謂是進補的上品, 可補中益氣、延年益壽。
做法:熬一鍋小米粥, 用湯匙撇出小米粥上層的精華——米油, 空腹喝下, 有很好的養脾胃的療效, 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小麥重養心
小麥被稱為“五穀之貴”。 中醫認為它能養心安神、除煩去燥。 對消除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自汗盜汗以及煩躁情緒有食療作用。
做法:取帶皮的全小麥熬粥, 或去中藥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 每天早中晚服用。
五、高粱重養肝
高粱和大豆都屬於雜糧, 但卻是五穀裡不可缺的配角,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麵粉後炒熟, 用開水調成稀糊每天早晚飯前服用。
溫馨提示:養生其實說複雜它並不複雜, 養生就在我們身邊, 只是有些方法我們沒有引起重視, 一些好習慣我們忽視了, 而一些人們所謂的健康生活方式又太過火了。 找到好的平衡點, 養生就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