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醫就有“五老所傷”的說法, 也就是說“久視傷血, 久臥傷氣, 久坐傷肉, 久立傷骨, 久行傷筋”。 從另一方面來說, 只要合理安排“五勞”, 並養成良好習慣, 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 能促使人心平氣和、精神爽快、煩悶消除、毛髮光澤度增加、皮膚潤澤、大便通暢、睡眠良好等, 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 坐姿可根據老年人的習慣和身體狀況而定, 如端坐、靠坐、盤坐等, 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 老年人入座時, 應注意動作要輕、要穩, 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 上身正直, 自然放鬆, 下肢自然屈曲,
以立養骨
適當的站立, 可使骨骼肌產生短促迅速的縮張運動, 激發人體新陳代謝, 相應地疏通經絡。 適當的站立還能使氣血下行, 血壓降低, 精神振奮, 有利於大腦的適當休息, 使全身舒適。 立姿對老年人的活動與精神狀態都有重要影響。 老年人在站立時, 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 兩上肢自然下垂, 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 兩下肢均勻受力, 不宜固定某一側。 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 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 以維持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正常功能。
以看養血
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節目以及觀賞山水風景等,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為最合理。 因為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 可使全身自然放鬆, 此時心臟不致受壓, 有利於心臟泵血, 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大有益處。 老年人有效睡眠時間比較短, 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時間則長得多。 對於長期臥床的老年人, 應注意衛生, 經常翻身, 以防發生褥瘡。 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軟, 以硬板床加較軟而厚的褥墊為宜。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地從容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