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醫貴乎精,學貴乎博 業貴乎專,言貴乎顯

醫貴乎精學貴乎博, 識貴乎卓, 心貴乎虛, 業貴乎專言貴乎顯, 法貴乎活, 方貴乎純, 治貴乎巧, 效貴乎捷。 知此乎, 則醫之能事畢矣。 ”

這段話, 見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名醫趙濂(字竹泉)的《醫門補要》, 是對中醫在業務上提出的標準和要求, 也是作為一名良醫所應具備的條件。 “醫貴乎精, 學貴乎博”, 是強調要精通醫術, 博覽群書, 博通古今。 “識貴乎卓, 心貴乎虛”, 是說醫生在學習中要認真思考, 增強辨識、分析能力, 力求提出新的見解, 不要做書本的“奴隸”, 並要防止隨著學識的增長而滋生驕傲情緒。

“業貴乎專, 言貴乎顯”,

是說一個人不可能在業務上門門通曉, 科科精熟, 應該有所專擅;如果講學或著述, 則要注意顯暢易曉, 避免模棱兩可、義晦辭澀。 “法貴乎活, 方貴乎純”, 這是對臨證立法和處方的具體要求。 醫生治病, 除熟悉所治病症的基本治法外, 尚須知常識變, 掌握變通的活法而又不越規矩、法度;至於處方, 當力求純淨, 切記雜糅。 “治貴乎巧”, 是說治病要巧治, 它與“法貴乎活”是相輔相成的, 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之一。 所謂“效貴乎捷”, 即爭取較快地獲得良效, 不要優柔寡斷, 喪失治療良機。

做一個高明的醫生, 實非易事, 但也並非高不可攀。 趙濂認為, 只要掌握了上述各點, “則醫之能事畢矣”。 趙氏本人就是一位學識淵博, 精於臨症, 熟悉古法而又善於在治法上變通和創新的醫學家。

“醫貴乎精”這段話雖然文字不長, 但內涵豐富, 對後人有啟迪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