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三首藥名詩體現了作者高深的中醫藥造詣

詩詞之美, 在思想、在意境、在格律。 詩詞格律之美, 卻要追溯到南齊永明之際(483-493年)。 南齊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蕭子良知藝好客, 周圍聚集了沈約、王融、蕭衍等八位文學人士, 號稱“竟陵八友”, 他們的詩風對仗工整、音律精細、情緒纖柔、風格高超, 後人稱之為“永明體”, 這時的詩, 雖無律詩之名, 卻已經有了律詩的基礎。 領導這種詩風的, 就是沈約(441-513年), 他受了印度拼音文字輸入的影響, 有了四聲的發現、八病的披露、詩律的確立。

沈約和中醫藥學家陶弘景為至交, 兩人感情頗深, 沈約也深受陶弘景影響。 沈約早年從茅山興世館主孫游岳受道,

《茅山志·卷十》記載, “一時名士沈約、陸景真、陳寶識等鹹學焉”。 永明七年(489年)孫游岳卒, 沈約複從陶弘景游, 《太平御覽.卷六七九》引《三洞珠囊》說:“梁高祖太子從(陶弘景)而受道, 梁簡文、邵陵諸王、謝覽、沈約、阮忻、虞權, 並服庸師事之。 ”現存沈約的集中, 尚有沈約贈陶弘景的詩四首, 詩中流露出他對陶弘景的崇敬之情。 沈約去世, 陶弘景也曾寫挽詩悼念。 “我有數行淚, 不落十餘年, 今日為君盡, 並灑秋風前”, 陶弘景對沈約的感情也相當真摯。

陶弘景和孫游岳是沈約的老師, 他們教授沈約的, 除了道教, 還有中醫藥知識。 當詩詞之美和中藥之香在沈約身上邂逅, 一首首清新精巧、含惋細膩的“藥名詩”便誕生了。

丹草秀朱翹,

重台架危岊。 木蘭露易飲, 射干枝可結。 陽隰采辛夷, 寒山望積雪。 玉泉亟周流, 雲華乍明滅。 合歡葉暮卷, 爵林聲夜切。 垂景迫連桑, 思仙慕雲埒。 荊實剖丹瓶, 龍芻汗奔血。 別握乃夜光, 盈車非玉屑。 細柳空葳蕤, 水萍終委絕。 黃符若可挹, 長生永昭晳。

這首詩題名《奉和竟陵王藥名詩》, 可能是竟陵王寫了一首藥名詩, 沈約寫的奉和詩, 可惜竟陵王原詩已經散佚。 丹草朱翹、重台危岊、寒山積雪、玉泉周流, 短短數筆, 詩人為我們繪製了一幅南國深冬山水畫, 讀之令人愁腸千結, 思緒萬千。 其中“細柳空葳蕤, 水萍終委絕”一句被後人奉為描寫楊柳的經典之作。

詩中嵌入19種中藥名, 這些藥名有的直接顯示, 有的則用別名或隱名, 分別是丹草(石長生別名,

鐵線蕨科植物單蓋鐵線蕨的全草)、重台(蚤休別名)、木蘭(辛夷別名)、射干、辛夷、積雪(積雪草)、玉泉(玉漿別名, 軟玉粉末的混懸液)、雲華(雲母別名)、合歡、爵林(雀林草諧音)、景(景天簡稱)、連(黃連簡稱)、桑(桑葉簡稱)、思仙(杜仲別名)、荊實(牡荊別名)、龍芻(龍鬚草別名)、夜光(夜光蠑螺, 即甲香或地朕草別名、螢火蟲別名)、玉屑(白色軟玉或以白為主色的軟玉碎屑)、葳蕤(玉竹別名)、水萍(浮萍別名)。

血竭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 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 鶯宿全朝當白芷,馬牙何日熟黃精。 蛇床蟬腿漸陽起,芎藥枝頭石斛情。

這是沈約的另一首藥名詩, 這首詩意境雖沒有上一首雋美, 但所嵌入的中藥名確是常用中藥, 明白易懂。 全詩也嵌入19味中藥,分別是:血竭、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天)、(天)南星、相思子、知母、虞美人(雛罌粟)、(桑)寄生、鶯宿(罌粟)、白芷、馬牙(檳榔)、黃精、蛇床、蟬腿(蛻)、陽起(石)、(川)芎、石斛。

在“竟陵八友”中, 王融(468-494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詩人, 受沈約影響, 也作有多首藥名詩。

重台信嚴敞, 陵澤乃閑荒。 石蠶終未繭, 垣衣不可裳。 秦芎留近詠, 楚衡搢遠翔。 韓原結神草, 隨庭銜夜光。

這首藥名詩清新自然、平易流暢, 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全詩共嵌入8個藥名, 分別是:重台(同上)、陵澤(甘遂別名)、石蠶(石蛾的幼蟲)、垣衣(牆的苔蘚)、秦芎(槁本別名)、楚衡(杜蘅別名)、神草(人參別名)、夜光(同上)。

這三首藥名詩對仗工整、格律優美、意境悠長、情感纖細, 詩情畫意之間, 給人以莫名的惆悵淒清之感。

同時, 又有藥名, 點綴其間, 或用別名、或用諧音、或用簡稱, 因詩意而定, 了無痕跡, 毫無累贅之感, 而有語義雙關之妙, 使人看見倍覺親切, 體現出作者高深的中醫藥造詣。 這三首藥名詩, 可能是現存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藥名詩, 她一出現, 就展現出如此高的藝術水準, 令人歎為觀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