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聞診的注意事項

健康人的聲音, 由於人們年齡、性別、身體等形質稟賦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男性多聲低而濁, 女性多聲高而清, 兒童聲音尖利清脆, 老人則聲音渾厚低沉, 雖然聲音各不相同, 但發聲自然, 音調和暢, 剛柔相濟, 此為正常聲音的共同特點。 健康人由於情志的變化, 也可出現不同的聲音改變, 如呼、笑、歌、哭、呻、太息等一時性的變化。 所以在聽聲音方面, 應注意有無情緒的不良刺激, 區分正常與病態的聲音變化。 不可一見有變化, 便認為是病態, 也不可忽視其變化而一概視為正常。 臨證之時, 當參合望、問、切三診及其他一些客觀表現作為臨床依據,

正確判斷疾病。

下面從發聲、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噴嚏、腸鳴等10 個方面的聞診方法及注意事項來論述。

1.發聲

五音(角、徵、宮、商、羽)、五聲(呼、笑、歌、哭、呻)應五臟(肝、心、脾、肺、腎), 正常情況下, 反映人的情志變化;病理情況下, 則反映五臟的病變, 尤其反映情志方面的病變, 如出現呼, 笑、歌、哭、呻等異常表現及音調的變化, 據此可以推斷相應臟腑的病變。

音啞和失音有輕重之別, 輕者聲嘶, 重者完全不能發音。 新病多屬實證, 所謂“金實不鳴”, 常為外感風寒、風熱, 或痰濁壅滯, 使肺失宜降;久病多屬虛證, 所謂“金破不鳴”, 常為精氣內傷, 肺腎陰虛, 虛火灼金而致津枯肺損, 聲音難出。 應注意的是暴怒叫喊,

傷及喉嚨, 也可導致音啞或失音;妊娠期胞胎阻礙腎之精氣上榮, 也可導致失音, 稱“妊娠失音”。

發聲高低、輕重不同, 也有虛實之異、寒熱之分。 發聲高亢有力, 聲音連續, 前輕後重, 多為體壯氣足, 患病聞此, 多屬實證、熱證。 若感受風、寒、濕諸邪, 常有鼻塞而聲音重濁。 發聲低微細弱, 聲音斷續, 前重後輕或語聲輕遲, 多是體弱氣怯, 患病聞此, 多屬虛證、寒證。 應當注意的是, 患者脈證相符, 辨證準確, 施治得當, 多預後較佳。 若久病之人, 本已氣怯聲低, 突然精神轉佳, 聲音洪亮, 多為“迴光返照”, 預後不佳。

2.語言

語言多寡, 也有虛實寒熱的不同。 沉默寡言, 多屬虛證、寒證;煩躁多言, 多屬實證, 熱證。 言語輕遲低微, 欲言不能複言, 為“奪氣” , 乃中氣大虛之證。

語言的改變, 多與神志有關, 心主神明, 故其病變臟腑多與心有關。 如溫熱病, 邪人心包, 或傷寒陽明腑實之證, 熱擾心神而致譫語, 多屬實證;痰火擾心, 或傷寒蓄血證導致笑駡狂言, 語無倫次, 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之狂證, 多屬陽熱實證;心氣不足, 心神失養所致之自言自語, 喃喃不休, 見人則止, 首尾不續之“獨語”, 語言錯亂, 說後自知之“錯語”, 多屬虛證;神志不清, 語言重複, 時斷時續, 聲音低弱之“鄭聲”, 多屬心氣大傷, 精神散亂之虛證。 語言的改變, 多為神明之亂, 臨證時須注意鑒別譫語、鄭聲、獨語、錯語, 辨其寒熱虛實而治。

3.呼吸

形病而氣未病者, 一般呼吸如常;形氣俱病者, 則出現呼吸異常。 呼吸的改變有外感、內傷的不同, 外感多為邪氣有餘,

呼吸氣粗而快, 屬實證、熱證者居多;內傷多正氣不足, 呼吸氣微而慢, 屬虛證、寒證者居多, 病態呼吸的臨床表現有喘、哮、上氣、少氣、短氣等病證, 這些病證又各有虛實的不同, 邪氣在表、在裡的區別。 注意喘與哮的區別, 《醫學正傳》說:“喘促喉中如水雞者謂之哮, 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 ”但臨床上哮證和喘證常同時出現, 往往喘哮並稱。 一般情況下, 氣粗為實, 氣微為虛, 但久病肺腎之氣欲絕, 氣粗而斷續者為假實證;溫熱病, 熱在心包, 氣微而昏沉者為假虛證。 須注意辨別。

4.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降的臨床症狀, 多見於肺臟疾病, 但五臟六腑病變均可引起咳嗽。 《素問·咳論》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然而臟腑病變影響肺的宣降,

引起咳嗽, 故有“咳嗽不止於肺, 而不離乎肺”之說。 咳嗽有外感, 內傷的不同, 也有寒熱虛實的差異。 外感分風寒、風熱, 溫燥, 涼燥;內傷有陰虛、痰濕、留飲等, 病變臟腑可涉及肺失宣降、脾失健運, 腎失攝納等。 咳嗽是常見的臨床症狀, 可單獨出現, 也可合併其他症狀見於多種疾病, 注意白喉、百日咳等特殊的咳嗽聲, 也要注意咳嗽伴見的其他臨床表現。 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的病變, 如肺結核、肺膿瘍、肺癌等多種疾病。

5.嘔吐

嘔吐為氣反上逆所出現的症狀, 多與胃失和降、脾失健運、肝失疏泄有關。 有聲有物為嘔, 有聲無物為幹嘔, 又稱“噦”, 有物無聲為吐, 均為胃氣上逆。 據嘔吐的聲音, 可辨寒熱虛實。

虛寒證之嘔吐, 吐勢徐緩, 聲音微弱, 吐物當清水痰涎;實熱證之嘔吐,吐勢較猛,聲音壯厲,吐物呈黏痰黃水,或酸或苦;重者熱擾神明,嘔吐呈噴射狀。注意一般情況下,嘔吐常常並見,不能截然區分。有些嘔吐的原因, 需結合望、問、切診方能查明。如食物中毒,需追查飲食;霍亂則吐利並作;反胃見朝食暮吐,是胃陽虛或脾腎俱虛,不能消穀;口幹欲飲,飲後則嘔,是為水逆證,為太陽蓄水證或有痰飲;胸悶腹滿,便秘不通之嘔吐,為腸有燥屎,濁穢上犯;氣鬱之嘔吐,胸悶脅痛,多為肝氣犯胃,胃痛則嘔吐膿汁。

6.呃逆

唐以前稱其為“噦”,亦屬胃氣上逆,從咽部沖出,發出的一種不由自主的衝擊聲。臨床可依據呃聲之長短、高低和間歇時間的不同,來診察疾病之寒熱虛實。

新病聞呃,呃聲頻頻,連續有力,高亢而短,為寒邪或熱邪客胃之兆,多屬實熱證;久病聞呃,其聲低怯,為胃氣將絕之兆,多屬虛寒證。注意,若呃聲不高不低,持續時間短暫,病人神清氣爽,無其他兼症,多為倉促進食,或偶感風寒,一時氣逆而致,可不治自愈,若久病重病之人,脾胃受損,虛極而呃,多為將死預兆。

7.噯氣

噯氣亦為胃氣上逆的一仲表現。若噯聲響亮,頻頻發作,得噯與矢氣則脘腹寬舒,多屬肝氣犯胃,常隨情緒變化而減輕或增劇;若噯聲低沉,無酸腐氣味,納穀不馨,多為脾胃虛弱,見於久病或老年體弱之人;若噯出酸腐氣味,兼胸脘脹滿者,為宿食不消,胃脘氣滯。寒氣客於胃,或汗、吐、下後,胃氣不和,亦可致噯氣不除,調理則愈。

8.太息

太息為情感病之聲。情緒抑鬱,胸悶不暢,引一聲長籲或短歎之後,則自覺舒適。多由心有不平或性有所逆,愁悶之時而發,此為肝氣鬱結之象。臨證遇有善太息之人,當問其所苦,悉心予以疏導。

9.噴嚏

噴嚏是由肺氣上沖於鼻而作,外感風寒、風熱多見此症,常常伴見鼻塞流涕、流淚等症。若外邪鬱表日久不愈,忽有噴嚏者,為病癒之佳兆。

10.腸鳴

腸鳴是腹中漉漉作響。據其部位、聲音可辨病證和病性。若其聲在腹部,如囊裹漿,振動有聲,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撫,其聲則漉漉下行,為痰飲留聚於胃;如聲在脘腹,漉漉如饑腸,得溫、得食則減,受寒、饑餓時加重,此屬中虛腸胃不實之病;若腹中腸鳴如雷,則屬風、寒、濕,濕邪勝則脘腹痞滿,大便濡泄,寒甚則脘腹疼痛,肢厥吐逆。注意:人在正常情況下,亦可聞及腸鳴。另外夏秋季多發腸道傳染病,此時須注意腸鳴常伴見腹痛、泄瀉等多種臨床症狀,應加以鑒別。

總之,聽聲音主要是根據聲音的大小、高低、清濁來區別寒熱虛實。“言為心聲”,語言錯亂多與心的病變有關,為神明失守所致;呼吸、咳嗽、噴嚏,多與肺病有關;嘔吐、呃逆、噯氣往往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表現;太息多與肝氣鬱滯有關。一般而言,初病,聲高壯厲屬實;久病,聲低氣怯屬虛。

嗅氣味中分病體和病室兩個方面。病體之氣味主要是由於邪毒使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產生敗氣,以致從體竅和排出物散發異氣,故而,據此可辨別臟腑氣血的寒熱虛實及邪氣之所在。一般認為,凡氣味酸腐臭穢者,多屬實熱證;無臭或略有腥氣者,多屬虛寒證;屍臭惡味,多是臟腑敗壞之絕症。病室氣味為病體氣味和排出物氣味散發所致,多說明病情嚴重或衛生護理極差。

嗅氣味診病在臨床中簡便易行,但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一些嚴重疾病,根據其特殊的氣味常有助於診斷,如肝病、腎衰、糖尿病酮症等。婦科病白帶的特殊氣味,特別是宮頸癌患者所散發的一種特殊臭氣,其診斷意義是很大的。

吐物當清水痰涎;實熱證之嘔吐,吐勢較猛,聲音壯厲,吐物呈黏痰黃水,或酸或苦;重者熱擾神明,嘔吐呈噴射狀。注意一般情況下,嘔吐常常並見,不能截然區分。有些嘔吐的原因, 需結合望、問、切診方能查明。如食物中毒,需追查飲食;霍亂則吐利並作;反胃見朝食暮吐,是胃陽虛或脾腎俱虛,不能消穀;口幹欲飲,飲後則嘔,是為水逆證,為太陽蓄水證或有痰飲;胸悶腹滿,便秘不通之嘔吐,為腸有燥屎,濁穢上犯;氣鬱之嘔吐,胸悶脅痛,多為肝氣犯胃,胃痛則嘔吐膿汁。

6.呃逆

唐以前稱其為“噦”,亦屬胃氣上逆,從咽部沖出,發出的一種不由自主的衝擊聲。臨床可依據呃聲之長短、高低和間歇時間的不同,來診察疾病之寒熱虛實。

新病聞呃,呃聲頻頻,連續有力,高亢而短,為寒邪或熱邪客胃之兆,多屬實熱證;久病聞呃,其聲低怯,為胃氣將絕之兆,多屬虛寒證。注意,若呃聲不高不低,持續時間短暫,病人神清氣爽,無其他兼症,多為倉促進食,或偶感風寒,一時氣逆而致,可不治自愈,若久病重病之人,脾胃受損,虛極而呃,多為將死預兆。

7.噯氣

噯氣亦為胃氣上逆的一仲表現。若噯聲響亮,頻頻發作,得噯與矢氣則脘腹寬舒,多屬肝氣犯胃,常隨情緒變化而減輕或增劇;若噯聲低沉,無酸腐氣味,納穀不馨,多為脾胃虛弱,見於久病或老年體弱之人;若噯出酸腐氣味,兼胸脘脹滿者,為宿食不消,胃脘氣滯。寒氣客於胃,或汗、吐、下後,胃氣不和,亦可致噯氣不除,調理則愈。

8.太息

太息為情感病之聲。情緒抑鬱,胸悶不暢,引一聲長籲或短歎之後,則自覺舒適。多由心有不平或性有所逆,愁悶之時而發,此為肝氣鬱結之象。臨證遇有善太息之人,當問其所苦,悉心予以疏導。

9.噴嚏

噴嚏是由肺氣上沖於鼻而作,外感風寒、風熱多見此症,常常伴見鼻塞流涕、流淚等症。若外邪鬱表日久不愈,忽有噴嚏者,為病癒之佳兆。

10.腸鳴

腸鳴是腹中漉漉作響。據其部位、聲音可辨病證和病性。若其聲在腹部,如囊裹漿,振動有聲,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撫,其聲則漉漉下行,為痰飲留聚於胃;如聲在脘腹,漉漉如饑腸,得溫、得食則減,受寒、饑餓時加重,此屬中虛腸胃不實之病;若腹中腸鳴如雷,則屬風、寒、濕,濕邪勝則脘腹痞滿,大便濡泄,寒甚則脘腹疼痛,肢厥吐逆。注意:人在正常情況下,亦可聞及腸鳴。另外夏秋季多發腸道傳染病,此時須注意腸鳴常伴見腹痛、泄瀉等多種臨床症狀,應加以鑒別。

總之,聽聲音主要是根據聲音的大小、高低、清濁來區別寒熱虛實。“言為心聲”,語言錯亂多與心的病變有關,為神明失守所致;呼吸、咳嗽、噴嚏,多與肺病有關;嘔吐、呃逆、噯氣往往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表現;太息多與肝氣鬱滯有關。一般而言,初病,聲高壯厲屬實;久病,聲低氣怯屬虛。

嗅氣味中分病體和病室兩個方面。病體之氣味主要是由於邪毒使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產生敗氣,以致從體竅和排出物散發異氣,故而,據此可辨別臟腑氣血的寒熱虛實及邪氣之所在。一般認為,凡氣味酸腐臭穢者,多屬實熱證;無臭或略有腥氣者,多屬虛寒證;屍臭惡味,多是臟腑敗壞之絕症。病室氣味為病體氣味和排出物氣味散發所致,多說明病情嚴重或衛生護理極差。

嗅氣味診病在臨床中簡便易行,但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一些嚴重疾病,根據其特殊的氣味常有助於診斷,如肝病、腎衰、糖尿病酮症等。婦科病白帶的特殊氣味,特別是宮頸癌患者所散發的一種特殊臭氣,其診斷意義是很大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