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聞診之聞聲--嘔吐

【聞診】 嘔吐有三, 有聲有物為嘔;無聲有物為吐;有聲無物為幹嘔, 亦稱噦。 皆系胃氣上逆所致。 臨證時, 需要根據病史, 嘔吐的聲音, 嘔吐物的性狀、色量及其兼症等進行辨證。 一般實熱性嘔吐, 吐勢較猛, 聲高有力, 嘔吐物為黏液、黃水, 或酸或苦。 虛寒性嘔吐, 吐勢徐緩, 聲音低微, 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 嘔吐物從口中急速而出, 嘔吐前常無噁心之感, 稱為噴射性嘔吐。 噴射性嘔吐有外感、內傷之分。 外感熱病多見於春溫、暑濕等病, 系熱邪上擾, 胃氣隨之上逆所致;內傷雜病多系顱內痰飲、瘀血、癥積為患。 臨床中嘔吐當與幹嘔、噁心相區分,

幹嘔是指欲吐而嘔, 無物有聲, 或僅嘔出少量涎沫的症狀。 嘔吐與噁心二者臨床上往往並見, 噁心可能是嘔吐的早期症狀, 嘔吐多兼有噁心, 噁心卻未必嘔吐。 古代醫家對嘔吐的病因及論治論述頗多, 如《沈氏尊生書·嘔吐噦源流》中說:“嘔苦水則由邪在膽, 膽上乘胃, 故逆而吐膽汁, 以致所吐為苦水也。 嘔清水則渴欲飲水, 水入即吐, 名為水逆。 吐涎沫則以脾虛不能約束津液, 故涎沫自出。 ……然而嘔吐又有總治之法。 ”

【臨床意義】 嘔吐常見證型有以下兒種:寒邪直中脾胃, 《傷寒貫珠集》說“胃氣得寒則逆”;暑濕嘔吐, 症見嘔吐, 脘腹脹悶, 納呆, 身重, 肢困, 口黏膩, 或大便塘, 舌苔膩, 脈濡;傷食嘔吐型較為多見, 與現代醫學急性胃炎相似,

以發病急, 嘔吐厭食, 一吐為快, 兼脘腹脹滿疼痛, 噯腐吞酸, 舌苔厚膩, 脈弦;胃寒嘔吐者素有脾胃陽虛或中寒後, 病程長, 多為虛證或虛寒夾雜, 見嘔吐伴形寒體瘦, 脘腹疼痛, 納食不香, 便潰乏力, 得熱則舒, 遇冷加重, 舌淡苔白, 脈細弱;胃熱嘔吐多為飲食不節所致, 如嗜食肥甘、醇酒、辛辣之品致濕熱內蘊中焦, 症見嘔吐兼脘悶;口臭, 便秘, 吞酸, 噯腐,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肝胃不和嘔吐見嘔惡頻作, 吐酸苦水, 兼脘悶脅脹痛, 口苦, 舌苔膩, 脈弦;胃陰虛嘔吐多見於熱病後期, 胃陰不足, 胃氣上逆, 症見嘔吐兼口幹欲飲, 饑不欲食, 舌紅少津, 脈沉細數等症。

【治法】 寒邪幹胃嘔吐治宜辛溫解表、溫中止嘔;暑濕嘔吐治當芳香化濁和中止嘔,

方以霍香正氣散加減;傷食嘔吐治宜消食導滯, 化積止嘔, 方以保和丸加減治療;胃寒嘔吐治當溫胃止嘔, 方以附子理中東加減;胃熱嘔吐治宜清熱除濕, 降逆止嘔, 方以溫膽東加減;肝胃不和嘔吐治當疏肝和胃,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療;胃陰虛嘔吐治宜滋養胃陰, 降火止嘔, 方以一貫煎加減治療。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須結合臨床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