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走路就能減肥和健身, 其實普通走路對健康促進的效果並不明顯, 消耗熱量和減肥的效果也很弱。 需要達到健走的強度, 才能達到減肥健身的效果。
到底按照什麼速度走才是健走呢
健走的強度並不單靠速度來判定, 還得看呼吸的頻率。 日常健走只要達到氣喘、心跳加快的狀態, 並且不影響說話交流就可以了。
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 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 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都可以。 我們也可以用步數來判斷運動量, 《科學健走騰沖宣言》建議:僅以步行作為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 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13000步,
按照一般人的步子, 5000步可以走完3.5公里, 30~35分鐘的時間走完5000步也剛好達到了健走的推薦速度。 不過, 我們也不用過於關注步數, 只要強度合適, 運動讓自己變精神了就是最好的狀態。
正確的健步走減肥要領
1、頭、肩和胸:抬頭挺胸, 直視前方。 肩膀打開, 雙臂自然下垂。 這樣有助於上身舒展, 雙臂放鬆。
2、手臂和雙手:你的手臂應該彎成 90度。 前後的擺動--而不是左右擺動——並且要緊貼身體兩側。 手的姿勢自然即可, 就像手心裡握著一直蝴蝶, 你即不想讓它跑了, 也不想讓它悶死了。
3、腹部:收腹。 這樣可以讓你感覺更高、更穩、更直。 同時這樣也有助於消腹平肚。
4、臀部、大腿和雙腳:靠臀部而不是大腿來帶動你的行動,
5、呼吸和心率:你的呼吸可能會急促, 但是要注意保持勻速。 你的心跳可能會加快, 但是儘量保持在一個穩定和有規律的水準。
特殊人群健走有學問
1、糖尿病患者足部要護好
在三餐後半小時均進行20分鐘~40分鐘的適量運動, 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經病變, 對傷痛不敏感, 因此不要赤足行走。 “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後不建議飲用含糖飲料或運動飲料,
2、骨關節疾病患者運動要適度
應諮詢專業醫生, 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制定運動計畫。 有骨關節疾病的人“健走”時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 注意運動的強度與時間, 根據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 如出現持續疲勞、無力感異常加重、關節活動範圍降低、腫脹加重、運動後1小時疼痛不消失等症狀, 應暫停“健走”。 關節病變處於重症發作期,
3、肥胖人群要防關節損傷
肥胖人群的“健走”強度不宜過高, 建議採用中低強度, 也可間歇變換短暫的中高強度, 加速脂肪的消耗。 “健走”時應適當增加擺臂幅度和頻率, 可採用“中軸扭轉”的方式, 增加腰腹的鍛煉。 嚴重肥胖的人群, 建議手持“健走”杖適度適量運動, 以保護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