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便秘的問診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延長, 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 古人稱之為“陽結”“陰結”“脾約”, 患此病者大便次數減少, 經常三五日或六七日, 或更長時間才得大便一次, 亦有雖然次數不減, 而糞質乾燥堅硬, 排出困難。 常因努掙而致肛門裂傷及痔瘡的發生, 病人十分痛苦。 便秘發生的原因主要有腸胃積熱, 如恣飲酒漿, 過食辛辣厚味, 燥熱內結, 耗傷腸液, 傳導失潤;或氣機鬱滯, 如情志失和, 鬱悶少動, 氣機不能宜達, 糟粕內停, 通降失職;或氣血不足, 如產後, 久病、年高體弱之人, 氣血兩虧, 大腸傳導無力或津枯腸燥;或陽虛之人,

陰寒內生, 凝陰固結, 陽氣不通, 腸道艱於傳送。 其總的病理機制為大腸傳導失常。 總的治療原則當以通降潤腸為大法, 同時兼顧病因治療。

西醫的習慣性便秘相當於此證。

(一)問診要點

通過問診瞭解病人具有大便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延長, 大便艱澀不暢的特點即可診斷為便秘。 但同時應詳細詢問糞質中是否夾有血、粘液或膿性分泌物, 以除外因結腸腫物引起的排便不暢。

便秘屬腸道病變, 土症為大便秘結, 臨床問診當詳細瞭解伴隨症狀以辨虛實之證。 實證多表現為熱秘、氣秘;虛證多表現為氣虛、血虛和陽虛。 熱秘以面赤身熱, 口臭唇瘡, 尿赤為特點;氣秘以噫氣頻作, 胸脅痞滿, 腹脹痛為特點;氣虛以面色晄白,

神疲氣怯, 臨廁努掙乏力, 甚則汗出短氣, 大便並不幹硬為特點;血虛以面色無華, 頭眩心悸為辨證特點;陽虛亦稱之為冷秘, 以面色晄白, 尿清肢冷, 喜熱惡涼為特點。

(二)分型問診

1.熱秘

問診: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面紅身熱, 或兼有腹脹腹痛, 口幹口臭。

治法:清熱潤腸。 方用麻子仁丸加味。 若津液己傷, 可加生地、元參、麥冬之類養陰生津;若兼鬱怒傷肝, 症見易怒目赤, 可另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 若經治療後雖通而不暢者, 可加服青麟丸以清腑緩下, 以免再秘。

2.氣秘

問診:大便秘結, 欲便不得, 噯氣頻作, 胸脅痞滿, 甚則腹中脹痛, 納食減少。

治法:順氣行滯。 方用六磨東加味。 若氣鬱日久化熱, 症見口苦咽幹者, 加黃芩、山枙以泄熱清火。

3.氣虛便秘

問診:雖有便意, 臨廁努掙乏力, 掙則汗出短氣身使後疲乏, 大便並不幹硬, 面色晄白, 神疲氣怯。

治法:益氣潤腸。 方用黃苠東加黨參、白術。 若氣啪下陷, 肛門脹墜, 可合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舉清氣。

4.血虛便秘

問診:人便秘結, 面色無華, 頭暈目眩。 心悸, 唇舌色淡。

治法:養血潤燥。 方用尊生潤腸丸加味。 若血少致陰虛內熱, 出現煩渴、燥熱, 可加元參、生首烏、知母以清熱生津;若津液已複, 便仍乾燥, 可用五仁丸以潤腸通便。

5.冷秘

問診:大便艱澀, 排出困難, 小便清長, 面色晄白, 四肢不溫.喜熱怕冷, 腹中冷痛, 或腰脊酸冷。

治法:溫陽通便。 方用濟川煎加肉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