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個“飯後走一走, 活到九十九”的說法, 也有“要活九十九, 飯後不要走”的傳言, 那麼到底飯後應不應該走下呢?晚飯後散步的好處又有哪些呢?
午飯後坐一坐
中醫認為, 人在上午的氣血運化都屬陽氣, 到午時開始生陰, 即手少陰心經最旺, 是養心的時間。 午時靜坐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 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且有助於推動血液運行, 間接起到養神、養氣、養筋的作用。
晚飯後散散步
晚飯後散步的意義也很大, 忙了一天, 晚飯後散步, 輕鬆一下, 對身體大有好處, 但放下筷子就走的習慣卻並不可取。
適當的飯後休息對身體有好處
飯後休息10—15分鐘後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 飯後走動的時間可以從10-30分鐘中選擇。 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 避免感覺勞累, 增加心臟的負擔;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則適合多走一些。 總之, “午飯後要坐, 晚飯後要走”, 長期堅持, 必會有益於健康。
晚飯後散步的好處:
1、 散步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
2、 散步時由於腹部肌肉收縮, 呼吸略有加深, 隔肌上下運動加強, 加上腹壁肌肉運動對胃腸的“按摩作用”, 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會加強, 胃腸蠕動增加, 消化能力提高。
3、 散步時肺的通氣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以上, 從而有利於呼吸系統功能的改善。
4、 散步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可將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動員起來, 從而使人體的代謝活動增強、肌肉發達、血流通暢, 進而減少患動脈硬化的可能性。